资讯列表
-
怨恨的个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的伦理主体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代化的承诺塑造现代性的个体,但现实语境要求这个觉醒的个体化身为传统之“善”去完成意识形态使命,也因此这个觉醒的个体时刻体味着身处人群的“烦”。这种“烦”的日...2020-10-14
-
中国动画理论批判:形式主义、古典主义与体制艺术中国动画自民国时期诞生伊始,就致力于民族艺术道路的探索追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学派”成功地将京剧、水墨画等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融入“动画化”扬名世界,但也形成了“形式主义”为先...2020-10-14
-
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进程中的影片业同业会的生发状况研究关键词:作者简介: 【英文标题】A Study on State of the Guild of the Cinema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Jo...2020-10-14
-
调整与改造:从“新歌剧”到“新中国电影”的确立 ——论1949年前后《白毛女》文学剧本的修改与改编20世纪40年代问世的《白毛女》,从“新歌剧”到“新中国电影”以及各种艺术门类的修改及改编,是现当代中国文艺实践中不甚多见的重要文艺现象之一。而其作为“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经典性...2020-10-14
-
视听传播与国家软实力提升:观念、路径、方法【摘要】通过视听传播手段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产业、内容和政策层面的整合规划。本文从"软实力"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出发,结合十九大精神,以案例分析为...2020-10-14
-
“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的传播与接受【摘要】俄罗斯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如何向其传播良好的“中国形象”尤为重要。本文追溯了“中国形象”在俄传播的演变过程,并就近年来俄罗斯民调中对当前中国的社会认知进行剖析,从而提...2020-10-14
-
关于“电视+”的思考:从跨屏传播到跨界融合【摘要】"电视+"对电视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电视过去曾"+"过很多内容,如电视购物(电视+直销)、热线节目(电视+电话)、婚恋节目(电视+红娘)、专业频道(电视+行业)...2020-10-14
-
《新闻联播》:从信息媒介到政治仪式的回归【摘要】本文以传播的仪式观对《新闻联播》的演进史进行分析后认为,尽管在提高"新闻性"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新闻联播》并未从根本上转向"以新闻为本位"。其次,本文将《新闻联播》看作由...2020-10-14
-
论电视综艺节目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路径 ——基于“仪式观”的视角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对图片、影像和人物等包含双重意指的符号进行不同的组合编排并形成系统的符号体系和修辞实践活动,赋予了集体记忆以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和功能定位,并通过或隐或显的意义诉求和文...2020-10-14
-
电视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机遇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这是电视媒体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此后80多年时间,电视媒体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媒体。关键词:电视...2020-10-14
-
融合与变革:中外电视业最新发展动向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电视业具有代表性媒介融合案例进行分析,勾画电视媒介融合变革的最新动向,以期对我国电视的融合变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电视业;变革;动向;发展;研究作者简介: ...2020-10-14
-
《新闻联播》简史:中国电视新闻与政治的交互影响(1978-2013)中国电视媒体作为执政党的宣传机关,从诞生起就肩负着“宣传政治” 、 “传播知识”和“充实群众文化生活”三大任务(郭镇之, 1991:27 ) 。关键词:新闻联播;中国电视;政治;电...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