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
-
重新认识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把关”角色【摘要】受“用户生成内容”传播模式的影响,“反转”新闻在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中“把关人”角色的弱化,是“反转”新闻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典型案例为探讨对...2020-10-14
-
生成新闻:自动化新闻时代编辑群体心态考察【摘要】文章对自动化新闻的特征、内涵及发展现状做出全面的归纳,并结合对11位美国主流媒体编辑的深度访谈,深入考察这种新型新闻生产模式对新闻编辑群体心态构成的影响。文章认为,新闻编辑...2020-10-14
-
论社交媒体的重新界定关键词:作者简介: 【摘要】“社交”“媒体”两个概念下对社交媒体的界定,以及“社会性”“媒体性”两个要素下对社会媒体的界定,都使得“Social Media”在概念无法统一的基础...2020-10-14
-
“后公众号时代”的内容生产【摘要】数年前引爆朋友圈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呈现出疲软的态势。本文以北京青年报"政知"团队为例,通过分析时政新闻公众号在2.0时代的探索,探讨后公众号时代的时政内容生产,应该并且将会...2020-10-14
-
网络搜索与网络舆论生成的互动研究【摘要】传统的媒介使用意味着被动、单向的接收过程,互联网时代受众则主动参与互联网传播。受众网络媒介的使用——网络搜索行为和舆论生成、群体性事件之间存在关联。【关键词】媒介使用网络舆...2020-10-14
-
“人人都是自媒体”之辨析摘要:“自媒体”是一种“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而非通常意义上的媒体。一些传统媒体把自媒体当作竞争和效仿的对象,并采用这些“媒体”争夺眼球、吸引“粉丝”的手法,导致自媒体...2020-10-14
-
双因机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谣言生成【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化传播的形成,普通个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内容发布和传播权,这种现象使得互联网时代的谣言传播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元,本文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形成谣言的双因机制入...2020-10-14
-
“士魂传才”:试论徐宝璜、邵飘萍的新闻教育观徐宝璜、邵飘萍的新闻教育观一方面坚持普遍原则,认为源于西方的现代传媒及其新闻教育制度具有普世意义,教育之目的是养成现代新闻观念,灌输专业知识,培养其“传播之才”。另一方面则坚持分化...2020-10-14
-
抗战前十年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津贴与扶植1927-1937年,国民党以立法与行政的形式,从交通、财政、教育等方面,对新闻事业与新闻人才进行扶植。然而,由于国民党的朝令夕改与国家的四分五裂,这些扶植政策多限于官方表述,唯有...2020-10-14
-
“才”“名”之变:启蒙视域下秋瑾的新闻观念与《中国女报》创办近代女性文化转型与报刊等文化建制构成联动关系。清末精英女性秋瑾从传统才女的自我期许转向男女平权的现代意识,近代报刊扮演重要角色。基于对“英雄独立”“名望”的渴望,秋瑾在“家庭革命”...2020-10-14
-
中国互联网20年与新闻发布变迁2014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伴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传播渠道日益增多,公民的网络参与和网络舆论蓬勃兴起,政府新闻发布也随之发生深刻转变。新闻发布是政...2020-10-14
-
“解严”后政党角力下台湾新闻自由的进步与迷思台湾新闻自由实践在其政党角力中扮演着工具角色。换言之,新闻自由从来就不是政党角力的目的,只是权力斗争的工具。多党纷争时期,在野党高举“新闻自由”旗帜,与国民党争夺媒体资源。政党轮替...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