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
-
坐地铁先扫码!上海启用安全防疫专用二维码疫情期间,一个个防疫登记的二维码提供了很大便利,守护着民众的安全。扫码即可识别识别身份,大大提高了防疫工作的效率,给民众的外出带来了便利。今日(2月28日)开始,上海地铁全网络近6...2020-10-14
-
刘建明:公众舆论的对峙、理性与话语暴力公众舆论的多样性孕育了正确与错误意见的对峙,反映了不同阶层的利益和刻板印象。网骂、武断与荒谬绝伦的公众意见都带有话语暴力的色彩。回归舆论的理性,表达意见尊重事实,重视推理分析,是社...2020-10-14
-
“社会的一切成员权利平等”:爱德华·伯恩施坦的言论自由观评析伯恩施坦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尽管他曾经备受质疑,但是在言论自由问题上,爱德华·伯恩施坦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既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在社会之中对于言论自由的...2020-10-14
-
新闻学研究的规范性视角:回顾与展望过去几十年,新闻学作为一个领域凭借己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既值得庆祝,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如今的学者们对新闻机构的内部运作投入了持续的注意力,却忽略了它们外部的联系、影响和意义,这其...2020-10-14
-
新闻业:正在消失的边界——《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新闻理念调查专题译评公众与新闻界之间的关系在新的世纪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美国著名新闻学刊物《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为此提问道:何为新闻之鹄的?接受调查者有老牌报人,也有新媒体新贵;有资深职业新闻人,也有...2020-10-14
-
传媒“乱象”与“把关”本文认为近年来传媒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愚”乐受众、品格低下、失实与失度、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并对传媒乱象的原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社会转型导致竞争环境与人们观念发生变化、传...2020-10-14
-
舆情监测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舆情监测为何越来越受到政企机构的重视?随着社会转型的顺利推进,特别是法治的健全,利益博弈逐步转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渠道,而无需更多地借助舆论压力,舆情监测的业务需求将趋于平缓。关键词...2020-10-14
-
“当代中国传媒改革”的海外视角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外学者“中国传媒改革”研究综述与思考自1992年十四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以来,与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同步,中国传媒业的面貌日新月异,财政断奶、周末报、都市报、传媒竞争、集团化、频道专业化等词汇成了本土...2020-10-14
-
网络舆情风险的表现及规避策略随着微博、微信、SNS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在我国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渗透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地位和作用也日渐凸显。因此,探索网络舆情风险的识别方法和规避策略已成为时代所需。关...2020-10-14
-
新闻敲诈,该当何罪?新闻敲诈是指真假记者以媒体曝光威胁、要挟当事人,从而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实施新闻敲诈情节严重则构成犯罪:假记者实施新闻敲诈构成敲诈勒索罪。关键词:新闻敲诈;敲诈勒索罪;受贿罪;...2020-10-14
-
反思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马航失联”报道竞争说起马航事件让国人清醒地看到了中国记者与外国记者之间存在的差距。本文主要从查找差距入手,探寻媒介融合和信息全球化时代下中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呼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新闻教育改革,并提出新...2020-10-14
-
新媒体传播中的自由观念及特征本文认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由职业新闻与民间新闻共同组成。民间新闻的本质内容是它所承载的古典新闻自由观念,表现为三特征:一是“去阶级化”的自由;二是“多数人”的自由;三是实质的自...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