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刊误补遗:近代报刊的诺贝尔奖报道

刊误补遗:近代报刊的诺贝尔奖报道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45 点击次数:104

2014年度诺贝尔奖的神秘面纱已揭晓。自2001年来,笔者查阅大量近代报刊文献,搜集整理数十万字近代中国诺贝尔奖报道资料,先后撰写并发表《诺贝尔奖在中国的早期报道》等七篇论文。近期,笔者又有新发现,可对以往研究论断进行刊误补遗。

关键词:诺贝尔奖报道;近代报刊;刊误补遗

作者简介:

  2014年度诺贝尔奖的神秘面纱已揭晓。自2001年来,笔者查阅大量近代报刊文献,搜集整理数十万字近代中国诺贝尔奖报道资料,先后撰写并发表《诺贝尔奖在中国的早期报道》等七篇论文。近期,笔者又有新发现,可对以往研究论断进行刊误补遗。

  1896年12月10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逝世。在以往研究中,笔者仅关注到上海外国传教士报刊《万国公报》第96册(1897年1月)、近代维新派著名报刊《时务报》第18册(1897年2月22日)翻译路透向中国公布了诺贝尔逝世消息及其遗嘱简单内容;另外,同年8月28日,《时务报》第37册刊登了由该报西文译员张坤德翻译的美国《格致报》文章《瑞人挪勃而散财以兴格致》,全文900余字,盛赞诺贝尔将捐献巨资奖励科技发明的义举。其实,上海《申报》于5月3日以《其言也善》为题也报道了诺贝尔逝世及其遗嘱的新闻,“循环报云:瑞典国已故民人阿鲁付力度挪别鲁者,前因创造祭拉米度开花弹,以此颇获厚资,家成巨富。闻其临终遗言有:我之财产当做五份,一份瞻亲族;一份曾发明化学者;一份赠公家考求格物学者;一份移助善堂经费;一份移助万国讲求平和公费云云。”显然,《申报》5月3日的报道从香港《循环日报》转载而来。因此,在《万国公报》和《时务报》报道期间,香港《循环日报》和上海《申报》也报道了诺贝尔逝世消息及其遗嘱内容。这是刊误补遗的第一个内容。

  其二,笔者以往研究没有关注到诺贝尔逝世消息及其遗嘱内容在中国传播产生的影响,新史料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在近代中国报刊争相报道诺贝尔逝世及其遗嘱新闻后,使得其生平义举在中国得到传扬。1898年3月13日,维新派朱开甲等在上海创办《格致新报》。在创刊号“答问”栏目中,读者“青浦卧云山庄主人”来信请教说:“本届特旨设立经济特科,士子有志观光者甚多,但僻省腹地苦无师资,第(弟)读近译诸书,又未知能否用,请贵馆明以教我。”该报编辑回答说:“倘能以此建设学堂则人才之造就必多,国家即无公项,民国亦可兴办,曷不效瑞士人那白耳(即创造大乃慢炸药者)之所为遗命,以洋一千六百万元归于国中三处学会之用。”虽然《格致新报》编辑误读了诺贝尔捐献遗产设立奖金的用意,但能运用该事实阐明兴办教育的重要性,至少说明诺贝尔义举在中国已得到传播,产生了一定影响。

  其三,首届诺贝尔奖的最早报道。以往研究论断认为:迄今未见对刚刚颁发的诺贝尔奖的报道,直至1904年10月。新史料表明:早在1902年10月,《万国公报》第165期“杂俎”栏目中,林乐知、范袆译述的《巨款赏格》即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得主情况,“檀纳曼炸药之用甚多,创造者瑞典人名拿伯讲求化学,因造此药得专利,凭此遂致巨富。临死之日分派一款以赠创造各种新法人,每年比试之赏格。一千九百零一年,有得十五万克鲁能者(按十八克鲁能为一磅),即瑞士人杜奈得创设立红十字会之人,因其事最有益于人也;另二十万克鲁能分与两人,一为德国医师白林深究化学者;一为伦德根,即造爱格斯电光者,故合之为三十五万克鲁能云。”《巨款赏格》叙述的诺贝尔发明炸药致富和遗嘱的史实基本准确。但是,它报道的1901年诺贝尔奖得主则出现了漏报现象。报道中只提到了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即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瑞士人“杜奈得”(现译为“琼·亨利·杜南”,Jean Henry Dunant)、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国医师“白林”(现译为“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人“伦德根”(现译为“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事实上,1901年诺贝尔奖得主有六人。除上述三人外,被漏报者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人范托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t Hoff)、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人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诺贝尔和平奖另一位得主法国人弗雷德里克·帕西(Frédéric Passy)。同时,报道的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出现了奖金不均现象。另外,该报道在奖金报道方面厚此薄彼,突出创立红十字会的瑞士人“杜奈得”。《巨款赏格》的后半部分报道内容在突出“杜奈得”方面走得更远,直接以小题目“杜奈得之立红十字会”较为详细地介绍“杜奈得”创立红十字会的详细过程。因此,根据迄今史料,《万国公报》的《巨款赏格》报道,是中国最早的诺贝尔奖报道。

  此后,以往的研究梳理了以下近代报刊的诺贝尔奖报道情况:1904年10月,《万国公报》以《奖赠巨款》为题报道诺贝尔奖设立以及1903年度诺贝尔奖得主情况。1905年3月15日,上海革命党报刊《大陆报》以《去年受领诺败尔赏牌之人》为题报道了1904年诺贝尔奖颁奖情况。1906年1月4日,《大陆报》以《受诺卑尔赏金者》为题再次报道了1905年诺贝尔奖情况。同年4月,《万国公报》以《巨金奖励》为题再次报道了1905年度诺贝尔奖获奖情况。其实,除此之外,1906年12月3日,上海《申报》转载了《字林西报》的新闻《美总统保持世界之和局》,报道了老罗斯福总统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二十七日,伦敦电云:瑙威国议院以尊贵和平奖赏赠给美国罗斯福。同日,伦敦电云:驻扎瑙威国美公使代美总统向瑙威议院致谢。声言受赏者拟将此款设立工艺和平会于华盛顿。因工艺和平与国际关系紧要也。”

  综上所述,在1896年底诺贝尔逝世后,上海《万国公报》、《时务报》、《申报》和香港《循环日报》等近代报刊较为迅速、准确地报道了他去世及其遗嘱的新闻,其生平义举对中国民众产生了一定影响;在1901年底,首届诺贝尔奖颁奖后,近代报刊至迟于1902年10月由《万国公报》报道了诺贝尔奖颁奖新闻。近代报刊的诺贝尔奖报道,不仅反映出上海和香港在近代中国的新闻信息中心地位,也折射出近代中国报人及其受众对世界新闻报道关注度的提升。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