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团体与国民政府的媒体外交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45 点击次数:304
摘要:媒体外交实质是政府和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指一国政府通过各种媒介手段达到影响他国民众认知和政府行为的一种外交形式。
关键词:媒体外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外国;记者团体
作者简介:
媒体外交实质是政府和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指一国政府通过各种媒介手段达到影响他国民众认知和政府行为的一种外交形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媒体外交工作多管齐下,既有包括通过对报刊的控制和引导来助力外交,也有通过中央通讯社做好国际宣传并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此外,抗战时期的外国记者团体也在国民政府的媒体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团体和国民政府最初都视对方为促进利益最大化的借助力。国民政府希望借助外国记者对外宣传中国抗战的正义和军民战斗的英勇精神,揭露日本的战争暴行,赢得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战场重要性的理解和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并推动英美援华抗日。外国记者希望借助国民政府为他们关于中国政局和战场战况的采访报道提供便利,给他们提供更有价值的内部新闻,以促进本国民众对远东战场的全面了解。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重庆变成了采访亚洲陆地战场新闻的重要基地,外国记者云集重庆。1943年5月18日,外国记者在重庆成立“驻华外国新闻记者协会”,《纽约时报》记者爱金生为会长。
双方的合作与对媒体外交的促进
国民政府和外国记者团体的合作互助是双向的。国民政府对驻渝外国记者团体在生活和新闻报道方面提供了一定帮助。
1.建立外国记者招待所,提供生活便利
1939年初,为了方便各国记者在渝生活,时任中国战时新闻检查局长和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并全面负责国际宣传处事务的董显光提议在重庆两路口巴县中学内修几栋简易的竹楼,作为外国记者招待所。孔祥熙拨款一万元建成后,又追加了一万元购买家具和设备。“招待所内,每月饭费每人只有1美元多,而且供应牛奶、咖啡、西餐;房费每人每月仅3美元。”①另外,“孔祥熙向外国记者招待所捐赠了一套现代化的洗手间、浴缸、淋浴设备”,为外国记者提供方便。②
2.提供新闻素材
考虑到战争时期的限制和交通的困难,为满足外国记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国际宣传处积极为外国通讯社和外国记者提供新闻稿。国际宣传处还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一周一次,时间是每周五下午2点到5点。同时,国民政府主动为外国记者提供一些新闻场面。1939年,董显光曾率外国记者团赴湘北采访。1943年,国际宣传处还组织了外国记者团赴鄂西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