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新闻采访? ——裨治文访林则徐考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45 点击次数:179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新闻采访?林则徐在虎门公开销烟……很多外商、领事、传教士、外国记者,也都专程前来参观……等销烟结束,这些人全都心悦诚服,向林则徐脱帽致敬。
关键词:林则徐;裨治文;鸦片;访问;传教士
作者简介:
少儿读物《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全集》中写道:“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公开销烟……很多外商、领事、传教士、外国记者,也都专程前来参观……等销烟结束,这些人全都心悦诚服,向林则徐脱帽致敬。” ①《鸦片战争风云记》中的描述更有现场感:“(外国人)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面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②相同或相近的记述在网络、课本及各类历史书籍中频现。林则徐因为翻译了一些报刊,在“现今几乎所有的中国新闻史著作中,都被列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历史的开端”。③既然销烟过程中有“记者”公开参与,接待者林则徐又是中国报刊第一人,懂得报刊之道,那么,这会不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新闻采访?或者,至少是外国记者第一次采访清朝官员?
访问背景
在禁烟开始以前,在广州的外国商人分为两派,大部分支持鸦片贸易,但也有少数例外。美国奥立芬洋行(Olyphant & Co.,又译同孚洋行)就宣称不贩卖鸦片,其老板大卫·奥立芬(David Olyphant)是虔诚的基督徒,曾在报纸上公开谴责鸦片贸易。④1830年,该洋行的股东、美商查尔斯·金(Charles King)联合刚来到广州不久的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Bridgman)等建立了“在华基督徒协会”。在协会的呼吁下,奥立芬慷慨解囊,资助裨治文创办《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⑤裨治文则积极撰文,为传教鼓与吹,同时也谴责鸦片贸易。
1839年初,林则徐抵达广州,开始收缴外商的鸦片,中外关系紧张。听闻林则徐严厉禁烟,金于3月25日发信向林表态称,在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这么多年中,自己从未运输、贩卖过一斤鸦片,并请求林允许他的商船继续进行贸易。两天后,林给他回了信,称他是最值得赞赏的外商,但并未直接答应他的请求,而是要求他去敦促其他外商上缴鸦片。⑥
1839年5月,道光帝下诏命令林则徐“于收缴完成后,即在该处督率文武员弁,公同核查,俾沿海居民及在粤夷人,共闻共见,咸知震慑”。林则贴出虎门销烟告示,将谕旨载于其中。⑦不难看出,谕旨透露出的信息是销烟应该由官员“公同核查”,但没有明确要求林则徐全面开放销烟场所供沿海居民和“夷人”自由观看。裨治文当时的汉语水平已经相当高,准确地理解和翻译了禁烟告示并在《中国丛报》上刊出。⑧
销烟开始后,鸦片贸易的吹鼓手,《广州记录报》(Canton Register)编辑斯莱德(John Slade)向浩官(即伍秉鉴)提出,要使人相信林则徐真的销毁了鸦片,就得让受尊敬的外国人前去观看,意思就是让浩官给他发通行证。浩官答称自己只管贸易管不了政府事务。于是,斯莱德发文称有人没有预约就前往销烟现场,还获得了热情接待,自己却被“拒绝”。⑨斯莱德这是在影射销烟“有鬼”,但浩官本来就只有处理外贸活动的权力,且在那时已被革去顶戴,⑩所以所谓“向浩官申请遭拒”,实际上应该是他明知自己不受欢迎,不敢前往观看的托词。
斯莱德所说的没有预约就前往观看的人,就是美商金及其夫人、传教士裨治文、奥立芬洋行商船莫里森号(the Morrison)船长。这四个美国人,即很多书籍、文章上所说的观看销烟的“很多外商、领事、传教士、外国记者”。而且,在这四个人中,真正与林则徐会晤的,只有金和裨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