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闻业的“小时代” ——报业转型的再思考与北京媒体的实践观察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44 点击次数:197
时报公司在解释出售《波士顿环球报》原因时说,要把精力放在经营《纽约时报》一个品牌上,华盛顿邮报公司把主报转售贝佐斯,自己主攻教育产业。
关键词:新闻业;广告;纽约时报;营利;北京晚报
作者简介:
做大做强已经不是趋势
时报公司在解释出售《波士顿环球报》原因时说,要把精力放在经营《纽约时报》一个品牌上,华盛顿邮报公司把主报转售贝佐斯,自己主攻教育产业。《新闻周刊》当年象征性地以一元钱出售,最近又回到市场,但“盘子”变得很小,仅印发几万份“精品杂志”。
表面看,面对互联网的竞争,报纸只有把自己“搞大”,才能和动辄百亿美元身家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一争高下。事实上,报纸这类市场经济的小型参与者与网络公司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作为新经济平台出现的互联网,改变的是整个生态,并终将为富有生机的新闻机构提供更宽广的疆域。
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新闻业,正在进入一个“小时代”,这是判断当下媒体行为的前提。
无论中外,“新闻+广告”产业模式都已不再
2013年以来,各地不断传来报纸亏损的消息,营收下滑20%已算不错。一些上市传媒公司的问题更明显,作为主业的广告经营全部下挫,少数挣钱的公司收入也主要来自非报纸收入如房地产经营、基金投资等。
经历了都市报业近三十年的高歌猛进,我们已经习惯办好报纸就能赚钱,甚至在金融危机时声称,中外情况不同,美国的今天不会是中国的明天。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报业下滑的三步曲:广告下滑、裁员减薪、关门歇业也会在中国上演。
即便如此,许多人仍不愿承认“新闻+广告”模式破产的事实。事实上,网络时代,媒体通过受众吸引广告这一传统模式的弊端已经暴露。传播载体的高成本导致传播效率降低,甚至出现了发行成本占一半,内容成本却不到15%的倒挂现象。如果说,过去大众还只能被动接受,现在,公众有了效率更高的方式,广告主也可以用更小成本获得大规模受众。无论是百度的定位搜索,还是微博微信的社群关系,都与广告诉求直接对应,而不再需要传统媒体模糊筛选。
具体来看,曾经是报纸基石的分类广告,如今供养着百度、58同城;汽车商有了自己的交易平台;房产公司更愿意用手机精确定位客户;商场由于淘宝、京东的出现而钱包干瘪、自顾不暇;最忠实的电器连锁客户如苏宁在极力发展自己的苏宁易购……报纸所依赖的二次销售模式,变成了“低效率高消耗”的淘汰对象。
一些专家建议的数字化方式能否让报纸广告获得新生?在此也来逐一分析:
付费:《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这两份各自市场中最具独特内容价值的报纸,都在尝试付费墙业务,收益却少得可怜;
数字广告:全美数字广告年度统计显示,报纸从网络版获得每一块钱广告,相对应的,在印刷版将损失七块钱广告;
营销:中外报业老总都在感慨,我知道报社要搞活动,但除了办讲座还有什么可做的?
产业延展:会展、咨询等所谓“长尾”业务,带来的只是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小生意。在资本市场上,已经上市的人民网,盈利主要来自政策性返还。
报业困局的真正原因,在于不敢正视一个不赚钱的新闻业。正如一位供职长达40年的老记者告别《华盛顿邮报》时所说:整个邮报正在被一种“恐惧”的气氛所笼罩,对发行量下滑的恐惧,对广告下滑的恐惧;对利润消失的恐惧;对网络的恐惧……恐惧最终会腐蚀整个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