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舆论需要素质健全的报人 ——论梁启超的“五本”“八德”新闻职业观
发布时间:2020-08-12 15:43:36 点击次数:247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报人、新闻理论家。从1895年到1922年,梁启超以忘我精神投身于中国报业,他亲自创办或积极支持过的报刊就有17家。梁启超在近三十年的办报实践活动中还写下了很多新闻理论专著,奠定了他在新闻理论界的地位。在他的报业实践活动中,他还有“近代舆论骄子”之称,他具有高超的舆论引导水平,用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言论对近代社会发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健全的舆论需要健全的报人,1910年,梁启超在《〈国风报〉叙例》一文中归纳出“五本”、“八德”思想,从而针对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明确、全面的要求,涉及到记者的知识水平、道德品格和业务方法等方面。这是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新闻职业观,强调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要求,对我们当今的新闻工作者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五本;八德;报人;舆论
作者简介: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报人、新闻理论家。从1895年到1922年,梁启超以忘我精神投身于中国报业,他亲自创办或积极支持过的报刊就有17家。梁启超在近三十年的办报实践活动中还写下了很多新闻理论专著,奠定了他在新闻理论界的地位。在他的报业实践活动中,他还有“近代舆论骄子”之称,他具有高超的舆论引导水平,用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言论对近代社会发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健全的舆论需要健全的报人,1910年,梁启超在《〈国风报〉叙例》一文中归纳出“五本”、“八德”思想,从而针对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明确、全面的要求,涉及到记者的知识水平、道德品格和业务方法等方面。这是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新闻职业观,强调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要求,对我们当今的新闻工作者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 “五本”、“八德”新闻职业观的内容
梁启超在《国风报叙例》中提出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即“五本”、“八德”[1]思想。“五本”指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他一一作了具体分析。 “一曰常识”:报馆及新闻从业人员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即关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重大现象,以及原理、原则的知识;本国及世界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时事热点等,这些都是普通常识,需要掌握。 “二曰真诚”:报馆及新闻从业人员以真诚的态度发表意见。一定不能从个人利益出发,而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凭其良知发表观点,这样才有助于健全舆论的形成。 “三曰直道”:报馆及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不畏强权、刚直不阿的高尚品格。“四曰公心”:报馆及新闻从业人员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是非善恶或怀有党派偏见,而是要站在公众立场上,超越党派之外,要以公众利益为评判标准来发表议论。 “五曰节制”: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报馆及新闻从业人员一定要控制舆论的范围和强度,要有所节制,防止炒作化而造成狂热至极,否则反而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性影响。
此外,梁启超认为报馆及新闻从业人员还应当具有“八德”: 忠告、向导、浸润、强聒、见大、主一、旁通、下逮。“一曰忠告”: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国民,其举动有不入正道的,有不适于时势的,均不能偏袒 ,但也不能嬉笑怒骂,而要给予忠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诚动人。“二曰向导”:向导的对象是政府、国民兼而俱之,对“向上欲善”的人要“掖而进之” [2]。这是报馆的责任,而且,新闻从业人员自己首先要做到“识涂至熟,择涂至精”[3],也就是说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然后“有以导人”[4],并且要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向导。 “三曰浸润”:要以和风细雨的方式进行宣传,其收效虽然迟缓,但“如积壤泰华,阅世愈坚”[5],这是鼓吹舆论的一种有力工具。 “四曰强聒”:宣传者不能因为宣传对象一时不接受自己的观点而轻言放弃,宣传应该像孝子对待父母,反复劝谏;又应像良师教导学生,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反复进行。 “五曰见大”:社会上需要解决的病例问题比比皆是,新闻舆论的对象要有所选择性,分清先后主次。 “六曰主一”:宣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定要围绕同一主旨,百变不离其宗。 “七曰旁通”:丰富的常识是进行判断的基础,从事新闻宣传的人必须广泛收集各种资料,积累广博的知识,能够供给普通民众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帮助众多的民众形成正确的判断。 “八曰下逮”:报刊的文字语言应符合读者的知识水平,要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以便于受众接受媒介的观点。
“五本”中的“常识”一条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水平做了规定,“真诚”、“直道”、“公心”、“节制”诸条则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品格做出了不同方面及不同程度的要求。梁启超指出,“常识”、“真诚”、“直道”是“成全之要素”, “公心”、“节制”是“保健之要素”[6]。如果没有前三者,多数人意见缺乏统一性,舆论则永不能发生。如果没有后二者,舆论可以发生,但是要么缺乏持久性要么盛大但却具有破坏性。这样的舆论不是国家之福反而是国家之病。因此梁启超强调,要造健全舆论,必须使舆论具备这五条性质,而要使舆论具备这五条要求,媒介从业人员必须首先以此五条自勉,并以之勉励国人。“八德”中的“忠告”与“向导”两条明确规定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浸润”、“强聒”、“下逮”与“旁通”诸条是对具体舆论操作方法的说明,“见大”与“主一”两条是对新闻舆论原则的界定。
二、“五本”、“八德”与他新闻思想的其他方面是融会相通的
当然,他的“五本”、“八德”思想与他的新闻思想的其他方面是相通的,因此不仅仅在他的《〈国风报〉叙例》这一篇文章中得到论证,在其他文章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对于报业责任,他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中指出,报纸应该“脱离一党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国报之范围,且更努力渐进以达于世界报之范围。”[7]他的这一论述,与他 “五本”、“八德”中的 “公心”、“真诚”、“直道”是一致的。
其次,反映在办报原则上。他提出办报的四条原则:“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确而速。”[8] “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的原则包含了“真诚”“公心”“见大”、“主一”的要求, “材料富而当”的原则就是向报人提出了“旁通”的要求。另外他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对报道内容的要求是:“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9]这些都是对 “旁通”的具体要求。
再次,体现在他的报刊两大功能观上。他在《敬告我同业诸君》提出报刊具有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两大功能,这与他提出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忠告”与“向导”是相通的。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方法。监督对象要有所选择性。梁启超说,“抑所谓监督之者,宜务其大者远者,勿务其小者近者。”[10]也就是说要对监督对象必须取大舍小。也就是 “见大”的要求。另外,对于向导国民,他提出要如同“孝子之事两亲,不忘几谏”[11]也就是运用 “强聒”的方法进行宣传。
最后,反映在他的报刊文体观上。他提倡报刊宣传采用通俗自由的新文体,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概括该文体的特点是:“纵笔所至,略不检束”;“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文条明晰”;“笔锋常带感情”[12]。“平易畅达”也就是要求文章浅显易懂,用浅近文言文、时杂以俚语、韵语来论证问题,用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善用排比烘托气氛,引用西方科学知识和词汇。这样的文章通俗明白,这也就是他提出的“下逮”要求,即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采用通俗的报刊语言,便于读者理解。而“文条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强调了报刊语言必须逻辑性强,并且以情动人,这也是和“浸润”、“强聒”的要求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