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与红军长征落脚点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15:43:36 点击次数:268
由以上分析可以断定:当时《大公报》从天津邮发至甘南的哈达铺,至少需要1个月以上的时间,因此,于1935年9月18日至22日之间抵达哈达铺的中央红军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可能看到当年9月15日出版即出版5天后的《大公报》。
关键词:大公报;落脚点;红军长征;哈达铺;研究
作者简介: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6月17日,是《大公报》创刊一百周年诞辰。为此,《大公报》社专门出版了一本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真实记录《大公报》百年历程的纪念画册。该画册第45页上,印着《大公报》1935年9月15日的新闻版照片,旁边注有这样一段文字:
1935年9月1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了陕北军事战况新闻。时值工农红军长征抵甘肃哈达铺,中共领导人看到了这则报道后,决定到陕北去,并于日后在陕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站稳脚跟,进而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红军根据《大公报》一则消息而作出的这一战略性决定,改写了中国历史。
我认为,这段文字从论据到论点,都是违反历史真相的,因而结论是错误的。
下面,我们就展开论证和分析。
二、红军能看到9月15日的《大公报》吗?
1935年9月15日的《大公报》确实刊登了一则陕北军事战况新闻。它的标题是:陕北军事渐有进展,绥德、延长一带迭有激战;它的报道内容大致是:刘子丹匪部之主力由延川向安塞县北一带移动,以便与在陕甘接界盘据庆阳之徐海东相呼应。(东北军)王以哲部12日入甘泉,围困达4个月之久的肤施县得以解围,此为陕北军事一重要进展也。徐海东匪部在庆阳与35师马鸿逵部激战,被马部毙其伪团长2名、营长3名、连排长及伪委员若干人。
这里的关键问题不在于《大公报》是否报道了陕北军事战况,而在于红军是否能够看到这则新闻报道。我认为,当时长征到达甘肃哈达铺的中央红军根本不能看到这一天的《大公报》。其理由如下:
中央红军是于1935年9月18日占领哈达铺的。[1]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年谱》写道: 1935年9月18日22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哈达铺已为我一纵队一部占领。9月19日,聂荣臻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2]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可能是19日或20日到达哈达铺的,并于20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事宜[3]9月22日,中央红军(又名陕甘支队)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4]第二天即9月23日,中央红军继续北上。
哈达铺地处西北,位于甘肃南部偏僻一隅,中央红军在此从9月19日一直休整到22日。而《大公报》地处东部沿海的天津,与哈达铺遥之相距几千里,试想:在当时的交通和邮政条件下,红军能够看到5天前后出版的《大公报》吗?回答只能是:绝对不可能。
让我们进一步研究。《大公报》在天津印刷完毕后,首先要邮发至兰州,然后再由兰州邮发至甘南的哈达铺。那么,当时从天津到兰州的邮发时间需多长呢?至少10天以上。我这个推测是源于当时范长江的旅途通讯。范长江写的《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一文,于1935年9月4日由兰州寄出, 9月13日和14日《大公报》分两期载出,中间相隔10天(据查,这个时间是最快的)。反过来推算,天津到兰州的邮发也至少需要10天以上。再一个问题是,兰州到哈达铺的邮发需多少天呢?我们仍以范长江为例。当时哈达铺与兰州之间没有公路,全靠步行。当年范长江于1935年8月11日从哈达铺起步(比中央红军先到一个多月),直到9月2日抵达兰州,途中在岷县“盘旋了四天”,又“在河州休息了一天”,[5]此段路途实际费时18天。也就是说,从哈达铺到兰州的路程,每天不停地骑马行走,需要18天。反过来说,即便《大公报》是在兰州而不是在天津出版,也需要近20天的时间才能送达哈达铺。由以上分析可以断定:当时《大公报》从天津邮发至甘南的哈达铺,至少需要1个月以上的时间,因此,于1935年9月18日至22日之间抵达哈达铺的中央红军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可能看到当年9月15日出版即出版5天后的《大公报》。这是不容置疑的。
笔者20世纪70年代曾在四川西部的会理山区工作。当时成昆铁路已修通,简易公路也通到山区。即使是这样的交通条件,我看到的人民日报基本上是出版7天以后的,有时还有更晚的。20世纪70年代尚且如此,遑论30年代。据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介绍:当时西安至兰州的公路刚刚修通不久,因质量太差而路况甚糟,沿途百姓讥讽西兰公路为“稀烂公路”。依赖于这样的交通状况而建起来的邮政系统,你能指望它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