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反思性实践的新闻专业主义 ——以邓玉娇事件报道为例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42 点击次数:298
本文运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来探究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生成,将其视为个体记者不断透过对自我经验的批判和审视来学习和理解专业的自治逻辑和基本原则,并将其贯彻于实践之中的过程。通过分析21世纪以来伴随中国互联网社会的活跃和发达,互联网意见逐渐对新闻报道发生介入性影响和压力之时,部分新闻记者对一个热点事件——“邓玉娇事件”报道之后发表的反思性言论和文章,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方面,为理解变迁中的中国新闻专业主义提供新的观察;其次,通过探究为什么在本案例中新闻人能够发展具有反思性的实践,本文也希望探析专业主义作为一种反思性实践生成的条件。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反思性实践;邓玉娇事件;邓玉娇;记者
作者简介:
【本文提要】本文运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来探究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生成,将其视为个体记者不断透过对自我经验的批判和审视来学习和理解专业的自治逻辑和基本原则,并将其贯彻于实践之中的过程。通过分析21世纪以来伴随中国互联网社会的活跃和发达,互联网意见逐渐对新闻报道发生介入性影响和压力之时,部分新闻记者对一个热点事件——“邓玉娇事件”报道之后发表的反思性言论和文章,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方面,为理解变迁中的中国新闻专业主义提供新的观察;其次,通过探究为什么在本案例中新闻人能够发展具有反思性的实践,本文也希望探析专业主义作为一种反思性实践生成的条件。
【关 键 词】新闻专业主义 反思性实践 邓玉娇事件 【中图分类号】 G210
“新闻专业主义”是个包含多重含义的术语。在大部分时候,它被视为一套以客观中立为核心,论述新闻业之社会功能、职业角色和专业操守等的观念。这套观念往往强调新闻实践的自治(autonomy)逻辑,用以区别于政治权力的逻辑和自由市场的逻辑,并强调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①这一观念形态规定和定义了新闻专业的基本原则,于20世纪初期在美国典型生成,之后在全球范围内被相对广泛地接受。
对于中国而言,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会否在中国生成和建立并发挥其职业社区的整合能力,成为中国研究者关心的重要问题。学者们发现,作为国家与市场共同形构的一个职业场域,中国新闻业始终无法成为自主的专业,专业化路径面临种种限制。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存在种种体制困境,作为职业守则、意识形态或话语的专业主义的种种因素在中国新闻社区中开始浮现。学者们观察到:专业主义话语在中国的新闻工作场景中有了碎片和局域的呈现;③各个新闻机构甚至民间社会都发展出了论述新闻之职业角色的专业主义话语;④新闻人逐渐以专业主义的标准来理解他们的工作和他们的角色;⑤部分新闻人甚至萌生出了与西方专业主义相近的意识和自觉,追随西方专业主义的典范,一个类似于西方专业主义的新闻范式(media exampler)开始浮现。⑥
本文同样力图对当今中国变迁中的新闻专业主义提供观察,不过,区别于上述的观察视角,本文将尝试引入一个概念——“反思性实践(reflexive practice)”来探究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生成。“反思”的概念缘起于哲学,在心理学中也有应用,近年广泛用于关于学习过程的研究,尤其是关于专业学习(professional learning)过程的研究。按照这一概念,反思内在于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因此,我们也许可以把中国新闻人的职业观念、伦理规范等的形成,新闻人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解、接受和实践,视为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反思”就是理解这一过程的关键。中国新闻人在他们的职业实践之中究竟如何展开有关自身职业行为的反思,将成为我们理解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路径。
作为内在的反思过程,研究者并不容易观察到。因此,对研究者而言,往往只能通过收集一些“反思性”的本文和言说来探究这一过程。本文将选择以21世纪以来伴随中国互联网社会的活跃和发达,互联网意见逐渐对新闻报道发生介入性影响和压力之时,部分新闻记者对一个热点事件——“邓玉娇事件”报道之后发表的反思性言论和文章作为考察对象,来对上述反思性实践的理论概念作出经验注脚。本文的目的因而有二:一方面,为变迁中的中国新闻职业群体如何形成其职业观念提供观察:即在此次反思性实践中,中国新闻记者是否以及如何阐述了专业主义的工作原则、角色和公共性?生成了什么样的关于“客观性”和“公共性“等专业主义核心原则的认识?与过去相比,增加了哪些新维度?其次,通过探究为什么在本案例中新闻人能够具有反思性实践,希望为专业主义作为一种反思性实践生成的条件做出初步的探讨。
一、作为反思性实践的新闻专业主义
所谓“反思”(reflection),作为一个笛卡儿式的哲学术语,表征的是人类拥有的一种克服各种非理性因素,追求自知和确定性的理性力量。这一概念也被引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自我反思”则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过程,是人类的一种元认知能力。这一过程是个体从自己的经验中抽取知识的理性分析过程,⑦“人们重新抓取他们的经验,思考它,仔细考量它,并评价它”的过程,⑧是个体将注意力和对于自身之思想、情感和行为等的评价性的考虑有目的的投向⑨的过程。
以上述心理学的反思概念为基础,自1960年代以来,“反思性实践”也被引入教育学当中,成为理解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学习理论看来,所谓反思,即是调整自己的认识立场,批判性地看待过去的认识,是“对行动予以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由此,(学习者)才可以投入持续的学习过程”,反思因而被认为是学习的本质过程。这一概念尤其被应用在以实践为基础的专业性的学习(professional learning)场景中。在专业性的学习过程中,反思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它指的是个体从其自身的专业经验中获得学习,而不是从正规的教育或知识的传达中获得。⑩由于在反思性实践中,个体不仅有意识地回望自己过去的情感、经验、行动和事件,而且将这些添加到既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来获得新的知识、意义以及更高水准的理解,[11]反思性实践也被视为个人的专业发展和提升的最重要来源。
本文即希望从这一理论脉络出发,将反思这一概念引入,借以理解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记者群体中的生成。在本文看来,所谓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套论述新闻的社会功能、自治逻辑、专业角色和守则等的观念体系,它不应被理解为一套固定的既成的抽象原则和方法,或是一个成熟的话语系统,也并非一个可以得到量化测量的认知系统,而是应该将其还原到新闻记者工作和思考的场景当中,从中观察新闻记者如何认识和理解上述原则,并将其贯彻于职业实践当中。对中国的新闻记者而言,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具有自由取向的新闻记者倾注热情向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进行学习,并将其本土情境化的过程。[12]但这个学习的过程并非一次性地对某种抽象理论的“挪移”,而是一个将这些抽象原则不断置于当代中国的具体语境中(如自己和同行的职业实践)进行理解和认识的过程。因此,“反思”就内在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生成,它将贯穿于作为职业行动者的中国记者们的职业实践,个体的记者或集体层面的记者群体将不断在其职业过程中有意识地回望自己的经验、情感和行动等,进而对于新闻的职业角色为何、如何实现其角色,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以及职业伦理等系列相关问题展开批判性思考,进而获得对“新闻专业主义”更新和更深入的理解。
二、个案和方法说明
本文选择以邓玉娇事件作为分析对象,该事件典型地体现了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达,中国民众以互联网作为意见交流平台而形成活跃“舆论”的“新媒体事件”的特征。[13]
2009年5月10日,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的一个名为邓玉娇的娱乐城女服务员意外刺死该镇一位招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由于包含众多吸引眼球的要素,如“情色”、“官员”、“民女”等,该事件经最初的一家地方媒体的简要报道之后,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并激发了网络舆论的热烈反应。例如,在“猫眼看人-凯迪论坛”、“强国论坛”和“天涯论坛”等几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论坛以及博客中,均引发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构成了一则“新媒体事件”。
由于该事件在互联网上引起的巨大“风浪”,全国多家媒体都关注和介入到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之中。其中报道最为活跃、在媒介圈内受到较高关注的主要是几家市场化媒体,如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和《南方周末》等。围绕此事件的互联网舆论非常热烈和强大,且具有“偏执”的特征。例如,该事件发生之后在互联网论坛上广泛传播的短短时间内,就已经建构起了关于这一事件的“烈女反抗恶官”的二元基本叙事,且在之后的很长时间一直成为绝对主流并充满强烈情绪化的叙事方式。这使得介入该事件报道的记者大多进入了一种舆论与记者职业行为之间角力的场景,经历和体验到了舆论对报道可能产生影响,并产生了有关何为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的新闻专业主义如何在互联网语境下得到实践等的反思。
新闻记者作为个体的“反思实践”原本难以研究,因为反思往往是一个个体的心理认知过程,无从进行外在观察。但此次事件之后,《南方传媒研究》组织了一个专题,分别邀请了在此次事件中发表了较有影响力的报道的4名记者和对此次事件有密切关注的2名编辑撰写对此次事件报道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性”文章,这为我们研究和观察这一围绕新闻专业主义展开的反思性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观察平台。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以该杂志相关文章为主要资料来源。作为补充,笔者也对在该刊物上发表反思文章的作者当中的5名进行了访谈。除此之外,笔者也收集了这些记者或编辑以及参与了该事件报道的其他几位记者在各自博客或相关论坛上围绕该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章或帖子。另外,对其他一些相关记者、编辑进行的外围采访也为本文提供一定的资料补充。
本文的目的即希望以这些讨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中国新闻人在关键性的公共事件之后究竟是如何讨论自己的工作、评价工作的功过等,检视新闻记者在此次事件中形成的反思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当前中国新闻人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