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低碳新闻:离我们有多远?

低碳新闻:离我们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42 点击次数:250

“低碳新闻”概念的提出,缘于低碳经济的延伸和新闻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低碳新闻发端于绿色新闻,其与绿色新闻有天然联系,但又不是绿色新闻。“低碳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的策划、采访、编辑、加工、合成、传播等活动中所尽量采取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闻报道方式,是低碳经济在新闻宣传领域的诉求和体现。“低碳新闻”关注的不仅仅是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关注在新闻报道和传播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所作出的贡献。新闻宣传应倡导“低碳新闻”,提倡在新闻活动中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减少浪费,减少和杜绝“高碳”现象。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介应倡导建设“低碳媒体”。

关键词:低碳;低碳新闻;低碳经济;绿色新闻

作者简介:

  【英文标题】On the Low Carbon Consumption during News Production

  【作者简介】王晴川,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博士;刘佳丽,上海大学影视学院2008级硕士生。

  【内容提要】“低碳新闻”概念的提出,缘于低碳经济的延伸和新闻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低碳新闻发端于绿色新闻,其与绿色新闻有天然联系,但又不是绿色新闻。“低碳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的策划、采访、编辑、加工、合成、传播等活动中所尽量采取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闻报道方式,是低碳经济在新闻宣传领域的诉求和体现。“低碳新闻”关注的不仅仅是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关注在新闻报道和传播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所作出的贡献。新闻宣传应倡导“低碳新闻”,提倡在新闻活动中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减少浪费,减少和杜绝“高碳”现象。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介应倡导建设“低碳媒体”。

  【关 键 词】低碳;低碳新闻;低碳经济;绿色新闻

  “低碳”已成为时下环保主义者高度倡导的生活理念。低碳经济已经延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低碳表达无处不在:从网络流行语“今天你低碳了吗”,到上海世博会中“会呼吸的墙”——有虚有实;从国内的“低碳行动联盟”,到国外的“碳中和”——有内有外;各行各业都开始引入低碳概念,并力求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所作为。对于新闻宣传领域来说也需要低碳。媒体在挖掘低碳素材、传播低碳理念时,首先应反观自身:在报道低碳新闻的同时,新闻也应做到低碳,新闻宣传领域应大力倡导“低碳新闻”。

  倡导低碳新闻之缘由

  减少碳排放,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主要商议《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之后,与会国家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自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节能”、“减排”、“环保”等概念一时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其中,“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或最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废气)排放。目前,国际上用一个国家的碳排放总量来衡量这个国家的能源消耗量,而我国的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

  “低碳经济”在1999年由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Lester R. Brown)首次提出。然而,对于“低碳经济”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它一般是指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发展成本最低的经济形态。“它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①低碳经济是人类生存意识和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近来,继“低碳经济”为人们热捧之后,“低碳生活”、“低碳世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词汇也应运而生。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展全民教育的重要方向。其中,新闻工作者自然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体现在宣传中,更体现在自身行动上。

  新闻需要低碳,不是为了跟风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新闻宣传和报道领域,普遍存在着“非低碳”甚至“高碳”现象。这种“非低碳”现象主要表现为:

  “小题大做”、“短题长做”。从事过新闻实际工作的人士或许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一个新闻事实,原本可以通过一篇百十个字的短消息或者几个电视镜头就能交代清楚的,但为了凑足版面,或填充够当天的新闻栏目时段,或是得到领导授意,记者或编辑就不顾一切地刻意把稿件拉长,拼命“灌水”,结果小题被大做,短题被长做,一题被多做。有的新闻报道为了突出重要性、深度性或全面性,甚至无病呻吟,做成了系列报道或连续报道。结果是,浪费了版面或宝贵的时间资源,新闻的价值被稀释,白白增加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耗费,而宣传报道效果却大打折扣。还有的采访报道明明派出一两个记者就能完成报道任务了,结果为了显示重视、显摆阵容,派出一个强大的采访团,“长枪短炮”,浩浩荡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至于无中生有、凭空杜撰的“假新闻”,不仅从根本上背离了“低碳理念”,更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所不容。

  “一题多做”、“无题也‘做’”。有的记者在采访中,为了做成所谓的“深度报道”,就某一个简单问题,往往采访好几个人,以为采访对象多了就成深度报道了;还有的摄像(摄影)记者根本不做有心人,不会积累和利用资料。同一个场景的镜头,明明自己最近刚拍过,非要重新再拍摄一次;有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由于自办节目少,自制节目力量弱,节目重播量很大,同一则新闻一天要反复播报五六次,甚至更多。而实际上到底有几个人在收听或收看这样的节目,或许只有天知道。一题多做,造成无谓的浪费。此外,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新闻媒体会议特别多,记者、编辑、老总们要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如策划会、选题会、编前会、编后会、编务会、总结会、研讨会等。有的会议本来十分钟就能搞定,非要开上一个小时。还有的会议从早上开到黄昏,一直弄到人困马乏。一些媒体的记者、编辑们经常被要求加班、熬夜,节假日得不到休息,经年处于亚健康状态。虽说经常加班是新闻行业的特点使然,但是一些不必要的加班和过度加班的情况还是可以避免的。

  新闻报道活动无目的、无准备、无策划。有的记者在得到新闻的采访线索或接收到采访指令后,连最基本的采访准备都不做,而是匆忙出发、仓促上阵。待赶到现场后,才发现跑错地方了,或忘记带采访本了、忘记带采访话筒了、忘记带三脚架了等。有的记者采访前不做任何策划和案头准备工作,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切指望到了新闻现场再说,结果发现到了现场很多情况都在自己的意料之外,记者连最基本的情况都不熟悉,甚至感到采访工作无法下手。由于事前无准备、无策划而导致采访半途而废的情况;由于准备不足,二次采访的现象,在新闻界司空见惯。这种情况也是对人力、物力和精力的很大浪费。

  采编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浪费现象。众所周知,许多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台这样的大投入、重装备、高科技媒体,简直就是“烧钱机器”。这样的传媒机构,日常碳排放量已经不少了,而在媒体的日常工作和各生产环节中,还存在着很多“高碳”行为和现象。如在新闻单位或采访现场,几乎到处可以见到浪费现象:有的采访本只用了几页就扔掉了,有的雪白的纸张只写几个字就躺在垃圾箱里了,有的编辑机在整天运转……还有的摄像记者喜欢在新闻现场推拉摇移乱拍一通,结果带回来的素材大多数用不上,而真正需要的镜头又没有拍到等。“非低碳”和“高碳”现象在新闻行业可谓司空见惯、俯拾皆是。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几乎都在叫嚷着“忙”,殊不知,很多情况下都是劳而无功,是在做消耗能源和能量的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