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市场 > “大数据时代”经济新闻的数据呈现 ——以太原晚报《“据”说经济》

“大数据时代”经济新闻的数据呈现 ——以太原晚报《“据”说经济》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41 点击次数:191

数据本身并不令人讨厌,读者只是不喜欢他们所不喜欢的数据而已。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新闻一等奖;读者;太原;互联网

作者简介:

  数据本身并不令人讨厌,读者只是不喜欢他们所不喜欢的数据而已。如果我们提供的数据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并可以为他们的健康、教育、住房、养老、购物、出游、娱乐、理财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读者不但没有理由讨厌,而且会有足够的兴趣去深究。太原晚报的《“据”说经济》证明了这一点。

  “数据,事实的真相、问题的答案、因果性和相关性的逻辑表达。突破单一性、随机性的局限,数据呈现事实的完全性样本,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周围的世界。今日起,本报推出《“据”说经济》栏目,发掘数据背后的新闻事实,图解百姓身边的经济现象。我们将对表情生硬、面孔冰冷的数字倾心‘整容’,努力为读者奉献‘大数据时代’的经济资讯。”

  这是太原晚报2014年7月25日推出的新栏目《“据”说经济》的开栏语,截至目前,该栏目先后刊出14期。对数据类新闻而言,这是一个“改良性”的尝试,成熟的程式和套路仍在摸索之中;文、图、据的关系比例,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作业协同,依然在试水、在磨合。

  为什么要“据”说

  为什么要“据”说经济?我这个操盘手起初是这样想的:

  “软”是晚报的新闻传统,也是晚报对稿件的一贯要求,但经济新闻因为政策性较强、专业要求较高、数字和术语无法回避等原因,多年来一直存在“硬”伤。政策性较强,留给记者的发挥余地较小;专业性较强,进行大众化解读相对困难;数据术语较多,严重影响新闻的阅读快感。从而导致读者黏性与亲和力不足,民生关涉度与可读性欠缺,信息的穿透性和传播力受到限制。晚报经济部提出“不作三国志,写好三国演义”,着力扭转经济报道中的“新闻八股”,要求记者“做好说书人”,向话语生动活泼、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表述靠拢。

  《“据”说经济》,就是“说书人”对数“据”进行解“说”的努力。在题材上,力图选取民生关涉度较高的内容,如本土上市公司业绩、城市公共自行车、“铁、公、机大战”、居民消费、银联卡境外支付、旅游、务工、中小微企业退税等等;在报道手段上,对数据进行软化的“整容”处理,以图、表、漫画等形式强化数字的可读性与亲切感,让数字新闻不再像财务报表一样枯燥,不再像电话号码簿一样让人讨厌,一句话,让读者能看进去、看下去。

  回头去看时,发现有些“据”说,只不过用一副生硬的面孔替代了另一副生硬的面孔。但在目前追求媒介融合、报纸自新图存的背景下,作为通向一种新的话语方式的努力,编辑部以“十年期成”的长远考量,对现存的不足表示了充分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