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公众人物的报道视角

公众人物的报道视角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40 点击次数:145

陈力丹所著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新闻传播学与当前政治、2013年新闻界事件分析、新闻理论研究、传播理论研究、新媒体研究、新闻法治与道德研究、新闻业务研究、新闻传播学教育与科研。

关键词:公众人物;视角;采访;人物;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摘 要】在当今的新闻环境下,公众人物报道往往面临着众多媒体的同题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如何对一个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进行重新挖掘,在他们身上寻找到新的报道视角,展开不同的新闻操作,这是公众人物报道的一个重要考验。通过对一系列公众人物报道的案例分析,阐释媒体对于公众人物的报道视角,以及运用不同视角的得失。

  【关键词】公众人物;报道视角;媒体风格;

  通常而言,公众人物主要指文娱明星、艺术家、精英企业家,以及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与科学家。对于记者来说,遇上这样一些带着光环、具有强烈个人魅力的采访对象,与他们对话,了解他们的性格与思想,这可能是工作中特别令人兴奋的一部分。事实上,媒体的人物报道,很大一部分涉及的就是公众人物。

  然而,在当今的新闻环境下,公众人物报道往往面临着众多媒体的同题竞争。比如说,艺人、演员总是在特定的宣传期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如何对一个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进行重新挖掘,在他们身上寻找到新的报道视角,展开不同的新闻操作,这是公众人物报道的一个重要考验。

  一、从日常生活到内心世界

  传统意义上的公众人物报道,往往强调人物的典型性——既充分表现其专业上的成就斐然,又通过讲述其前世今生的故事,突出其超高的思想觉悟与个人品格。媒体呈现这群人物“又红又专”“德艺双馨”的形象,意在对于读者的观念引导。

  商业化媒体的公众人物报道,则有意识远离其专业成就与高标的道德宣言,从而拉近读者与被报道者的关系。因此很多记者或主持人在讲述公众人物时,选择从日常生活入手。你经常看到某明星接受专访,仔细讲述他 /她喜爱小动物,乐于陪伴家人,对于大自然充满敬畏之心等。这样的报道,其用意是让被光环化、被标签化的人物形象变得更为饱满——“这个人不仅功成名就,而且热爱生活,是一个丰富、美好的人”。这与最传统意义上的公众人物报道自然有所不同,但仍然是一种仰视的视角,倾向于渲染他们身上已有的光环。

  另外一些商业化媒体则更加反叛,它们避免对人物作宽泛的介绍,而是尝试更多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希望呈现公众人物复杂、多元甚至灰暗与柔软的一面。

  2013年春节,周星驰带着自己导演的新片《西游·降魔篇》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有关周星驰的新闻、传言和故事已经很多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有了采访他的机会,你会采用怎样的视角呢?你选择仰视他,还是平视他?是着眼于他的事业新发展,还是去探究其内心世界?

  在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中,主持人柴静用相对平视的视角追问周星驰的心路历程,并探寻其艺术创作背后的生活印记。这也让周星驰流露心声,讲述了母亲对他艺术创作的影响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