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百科 > 新闻“特产”的学理追思与理论构建 ——读朱清河《典型报道研究》有感

新闻“特产”的学理追思与理论构建 ——读朱清河《典型报道研究》有感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39 点击次数:225

《新闻学大辞典》对典型报道的界定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在中国它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舆论引导特色的报道形式,常常用来引导舆论,宣传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

关键词:学理;新闻实践;追思;新闻媒介为主阵地;特产

作者简介:

  典型报道的发展与价值

  《新闻学大辞典》对典型报道的界定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普遍意义,是指代表事物的面要宽,影响要大,包括思想意义、教育意义、借鉴意义,它是成为典型的基础。突出,主要指同类事物中最先进的事物,也包括一些转变型的事物以及少数最恶劣的事物。在中国它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舆论引导特色的报道形式,常常用来引导舆论,宣传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

  历时性地来看,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不过最多20余年时间,典型报道在中国就完成了“落子、生根、发芽、开花”的全过程,这说明我国拥有典型报道诞生与发展的优质土壤。

  上世纪40年代以来,以吴满友为代表的一批典型更是在中国大地上引起轰动,随之典型报道逐渐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新闻实践方式和叙事策略。事实上,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典型报道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新闻传媒界富有特色的一种新闻报道样式,它的传播伦理在于弘善抑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且,这种新闻实践中所呈现的“典型”不但成为宣传的必要,同时成为一个时代价值观念的核心要素。见诸报端的典型报道所报道的人物,其本身来源于普通大众,但又在诸多方面走在历史前列,同时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本质。在一篇典型报道中,新闻工作者通过对事实的描摹,经验的介绍,辅以情感的传达,典型很快就会“立住”,并且影响广泛。

  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表达形态,对这种表达方式的研究本身就构成一种话语分析,一种研读典型报道的策略。

  意味深长的是,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延展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以往影响力颇大的典型报道也面临一定程度的式微。同时遗憾的是,有关典型报道的研究一直滞后于实践本身,也就是说典型报道的外向性实践占据重要位置时,关于其理论内核的研究却被学者有意或者无意忽略。其弊端在于,典型报道成为一种实践方式却缺乏相关理论指导,这恰恰是当下典型报道影响力式微的原因之一。

  到底何为典型报道,其理论支点在哪里,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又在何方,在多元价值语境中,典型报道又该怎样焕发活力……这成为朱清河教授在《典型报道研究》这本著作中所要阐述的核心问题。然而,该著更重要的学术意义在于,它不但有意弥补典型报道的学术理论断层,同时也在不断论证典型报道该走向何处去的历史谜题,这是一种学术自省,也是一种学术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