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用故事展现中国形象 ——海外版“中国故事工作室”栏目阅评

用故事展现中国形象 ——海外版“中国故事工作室”栏目阅评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39 点击次数:237

“每逢大事讲故事,透过故事看大势”,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工作室”栏目很有特色。

关键词:故事;中国故事;中国形象;工作室;中国共产党

作者简介:

  “每逢大事讲故事,透过故事看大势”,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工作室”栏目很有特色。自2016年7月1日推出首期报道《一个95 岁政党的初心》以来,该栏目已刊发七期报道,分别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赶考、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周年、人民币正式“入篮”、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神舟十一号飞天等七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凭借准确清晰的栏目定位,运用生动、活泼、贴近海外受众的文风画风,文字、视频与社交平台多管齐下,这一栏目在讲述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形象上做出了尝试,也给人以启发。

  讲什么故事?

  ——选典型有内涵,大主题 小切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作为我国开展外宣工作的重要媒体,海外版承担着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的重要职责。在如今这个变化不居、故事纷呈的时代,用讲故事这个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不失为增强报道吸引力感染力、提升国际传播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精选大事,即时应景。“中国故事工作室”首期编者的话中写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最吸引世界目光的‘中国故事’;‘一带一路’,则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创作的‘跨国故事’。”选择用讲故事的方式报道当下,想要解决的正是一些报道存在的“讲道理而非故事,重逻辑而非细节”的问题。“中国故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如果把栏目仅仅定位为讲中国故事,显然比较宽泛,“中国故事工作室”讲求时效,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桥梁纽带”大胆探索,在故事选取上,涵盖面虽广,却很有代表性。每一篇都踩着时间的节点,选用最能反映中国底蕴和中国特色的大事,并挖掘背后的相关故事。《一个95岁政党的初心》,刊发于党的生日当天,人物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互融合,带入感强;《杭州G20 千年等一回》,在G20峰会前推出,用杭州人的G20故事,反映整座城市对峰会的期待;《走这条路,不会错》,在“一带一路”提出三周年之际发表,讲述了中国人在海外用亲身经历的丝路变迁凝聚“一带一路”美好愿景的故事。特别是2016年9月30日推出报道《“入篮”,让世界爱上人民币》,讲述近年来人民币“花”与“收”的故事,报道在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入篮”的前一天推出,不仅关注度高,而且容易被广泛传播。这些精选的大事,避免了故事的平淡化、琐碎化,彰显了栏目品位。

  以小见大,事半功倍。“中国故事工作室”关注的都是大事,有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有G20杭州峰会,有长征胜利80周年,但所讲的故事是“中国每一个重要时刻中的那些小故事、小细节”,小切口有效反映了大主题。首期报道《一个95 岁政党的初心》,从同样95岁的瞿独伊与中国共产党的不解之缘谈起,把读者带回到中国共产党初创的历史中,又用与“初心”相关的多个感人故事,引导读者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回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迈向民族复兴的征程。文章从头至尾,讲的都是有关初心的故事,没有豪言壮语,却触动了读者心灵。再如,9月7日的《走这条路,不会错》,从中国讲到外国,从历史谈到现实,无论是发生在美丽伟提?海波达提身上的变化,还是本报记者在阿拉木图的见闻;无论是第一次乘坐俄罗斯政府专机的中国人的感受,还是丝绸之路给沿线国家带来的巨大改变,都能看出“走这条路,不会错”的道理,引导人们愿意沿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怎么讲故事?

  ——“人”乃事之魂,“融”来拓平台

  “中国故事工作室”在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上,紧扣“人”字和“融”字,不仅讲好了故事,而且还运用多平台、多渠道进行传播推广,让故事传得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