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差异:电视节目模式的市场逻辑
发布时间:2020-10-14 17:01:44 点击次数:156
电视节目模式是一个电视节目如何进行改编再制的一整套程序和规范,其设计和生产的目的在于“增加一个节目在另一个地点和时间的适应性”(Moran&Malbon, 2006: 6),电视节目模式“通过对特别的行业知识的包装而成为一种装置或处方”(Moran, 2009)。
关键词:电视节目;文化;节目;全球化;控制
作者简介:
电视节目模式是一个电视节目如何进行改编再制的一整套程序和规范,其设计和生产的目的在于“增加一个节目在另一个地点和时间的适应性”(Moran & Malbon,2006:6),电视节目模式“通过对特别的行业知识的包装而成为一种装置或处方”(Moran,2009),可以应用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节目生产之中。
电视节目模式的建立使电视节目能够结合原产地之外的社会文化情境来进行再生产,这种方式保证了全球电视工业对各种地方特殊性的适应能力,其中所显示的正是跨国媒介在全球化时代的一种调整。
一、可借用的节目生产知识
电视节目模式本身是全球文化工业的一种创意性产品,其市场目标在于推动一档电视节目进行跨国的再生产。电视节目模式的流动只是输出电视节目的生产知识,为不同社会依据本土文化进行电视节目的再生产留下了空间。
为实现节目的成功移植,电视节目模式有一套标准化的制作程序和规范,用以指导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方团队来对电视节目进行本土化。在电视节目模式交易中,这种制作程序和规范也就是在行业内被称为“宝典”(bible)的东西,其中包括概览(run-throughs)、预算(budgets)、脚本(scripts)、布景(set designs)、图表(graphics)、选演员程序(casting procedures)、主持人形象设计(host profile)、选手选择(the selection of contestants)等内容(EBU, 2005)。节目宝典为节目的再生产提供了一个框架,本土制作者在此框架内结合本土市场的需要,对一档电视节目进行改编再制。
在节目宝典所提供的制作框架中,最重要的是对节目规则的借用。电视节目模式的创意在于用一种独特的节目呈现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这种独特的节目呈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节目规则的设置来实现的。节目规则显示了节目的特质,在电视节目模式的本土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定性,节目规则的规定性同时也使其成为可以借用的结构方式。
节目规则在电视节目模式的本土化过程中与地方情境相结合,可以用来表现面向本土社会的各种文化意涵。《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在引入不同国家和地区时,都沿用了答题、求助、进阶、赢奖的节目规则,而在奖励的额度和形式、题目内容、选手的选择等方面则依据本土的社会情形和观众的需要重新进行考量和设计。
从叙事方式来看,电视节目模式区别于有脚本的娱乐节目(scripted entertainment),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叙事维度”(Chalaby, 2011),它是“过程性”的,只提供总体的动力机制和故事框架,具体的情节的起落、转折则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并没用事先的约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