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0-10-14 17:01:42 点击次数:155

2008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中出现了多部票房与口碑俱佳的国产魔幻作品,绚烂的特效营造出的虚拟幻境给受众带来无限的眼球刺激,同时它也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因素,讲述属于东方的奇幻故事,这种无法抹杀的文化力量是国产魔幻电影在中国大热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魔幻电影;中国;东方;眼球;魔幻

作者简介:

  【摘 要】2008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中出现了多部票房与口碑俱佳的国产魔幻作品,绚烂的特效营造出的虚拟幻境给受众带来无限的眼球刺激,同时它也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因素,讲述属于东方的奇幻故事,这种无法抹杀的文化力量是国产魔幻电影在中国大热的重要原因。但题材的扎堆现象使得它更像是流水线上资本运作的产物,这是目前中国魔幻电影所面临的尴尬之境,繁荣的表面难掩贫瘠的内容。

  【关键词】中国魔幻电影;叙事;受众

  《捉妖记》《寻龙诀》《美人鱼》《大鱼海棠》等一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影片的热映,将东方魔幻巨制这一电影类型引入观众视野。对于魔幻电影,中国观众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其电影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文章在传播学视阈下,通过对魔幻电影文本以及受众接受两个层面的分析,探究国产魔幻电影在当下电影市场中不断涌现的时代语境及社会心理。

  一、中国魔幻电影的热映

  “魔幻”一词来自西方,最早是用于评述德国、意大利绘画,后应用到文学领域,较为典型的是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他在作品中“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1],成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魔幻电影生发于魔幻文学,“它在视觉层次上由虚构的形象和真实的细节构筑充满想象的架空世界和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在故事内核上诉诸人类情感和关照社会现实,在文化层面上则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特色。”[2]魔幻电影在成熟的西方电影工业体系的运作下已经成长多年,《哈利波特》《魔戒》凭借着魔法、巫术等魔幻元素风靡全球,欧美魔幻电影的发展浪潮对其他国家电影类型的多元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着全球化流动的加快,魔幻大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并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受众,魔幻电影似乎是西方的舶来品,其实不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刚刚兴起的武侠神怪片就已经呈现魔幻电影的雏形,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以中国文化中的传奇故事为蓝本,传统的武打技能加入法术的催化剂,让它在当时以主旋律影片为基调的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但此后,中国魔幻电影一直没有发展成体系,直到2008年电影《无极》的出现,中国的魔幻电影才逐渐迈向专业化的道路。自2008年以来,共有20余部国产魔幻电影上映,《美人鱼》(2016)以接近34亿的票房占据着华语票房榜的冠军,而《捉妖记》以24亿居于第二位,两部作品都是有口皆碑的魔幻电影[3]。2015年的电影市场更是有多部魔幻作品参与角逐,根据艺恩电影营销智库的数据统计,年度国产电影票房排行前十名中魔幻题材占有三席位置。在豆瓣的评分中,《捉妖记》为6.3,《美人鱼》达到7.0,《寻龙诀》更是以7.6的评分代表着中国魔幻制作的诚意,由此可看,中国魔幻电影逐渐成为电影市场中不可忽视的类型。

  二、中国魔幻电影的叙事元素

  中国的创作者们在借鉴西方魔幻电影类型的基础上,多以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为讲述内核,将本土文化与好莱坞的魔幻外壳嫁接,影片倾诉着东方群体的共通情感并适当关照当下社会现实,引起了电影受众的共鸣和认同。

  (一)形象

  魔幻电影虽然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斥着不合逻辑的超能力,但它们往往都是人与妖的争斗场,两者是魔幻电影中主要的形象构成。

  魔幻题材在中国日益流行,导演也越来越倾向于从传统的志怪小说中挖掘素材,电影《画皮》《画壁》《倩女幽魂》《捉妖记》都来自于《聊斋志异》的故事。《捉妖记》中的“胡巴”的形象创意来自于《山海经》,其中“葛千户”的椅子则出自《聊斋志异》中的《宅妖》“宅多妖异,尝见厦有春凳,肉红色,甚修润”[4],《钟馗伏魔:雪妖魔灵》源自中国传统镇宅驱邪之神钟馗的传说,电影《青蛇》的原型是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动画魔幻电影《大鱼海棠》将人物命名为“鲲”“湫”“椿”“嫘祖”,充满着中国神话的气息。这些传统的故事和形象在几代人的口耳相传中已经符号般地留存在民族记忆里,创作者们利用影像传播媒介,将存在于二维空间里的想象变为立体可看的具象。纵观当下中国电影创作的趋向,怀旧风潮从未消逝,这在“青春片”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每个人看不到明确的未来,却有着确定的过去,电影带着观众在怀旧中寻找一种安全感和自豪感。中国魔幻电影在故事上回归传统,唤起受众陈旧的记忆,在熟悉的故事架构中减少影片的文化折损。

  魔幻电影中的形象虽然大多来自传统,但并不是纯粹取之,而是根据创作需要或审美需求进行颠覆和重塑。由陈嘉上指导的电影《画皮》取自小说《聊斋志异》,小说中的王生是个好色书生,因沉迷美色被画皮女鬼杀死,《画皮》却改变了这一形象,王生被塑造为一个有情有义的武将,虽然他对狐狸精小唯产生了情愫,却仍然坚守自己对妻子的感情,在爱情与责任的天平上摇摆,王生的性格更加复杂,整个人物更富人情味。而《钟馗伏魔:雪妖魔灵》中的钟馗不再是铁面无情的捉妖师,他也有七情六欲的流露,与雪妖共谱了一段凄美的爱情。魔幻电影对原著中的形象有所改变,人物更加多面,妖魔更趋拟人,这是利用当下的媒介语言去建构一种基于现代人观念的新神话,原始的民间传说为中国魔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躯壳,但内容却是当下的时代化演绎。

  中国魔幻电影致敬传统,也是将传统故事和形象揉碎,利用视听手段重新粘合,但这个过程中却隐藏着质的改变,传统故事在今天人们的解读中换了模样,但它唤起过去的力量仍然巨大。中国魔幻电影一窝蜂地奔向民族故事的挖掘,其中难免会出现消费情怀之作,电影《大鱼海棠》虽是动画题材,也可被看为基于民族文化的魔幻作品,它以《庄子·逍遥游》为背景,取材于中国上古神话,“椿”“鲲”“湫”的人物名字也极富传统色彩,但故事设定、价值取向却较为混乱,最后使得传统元素尴尬地散落在电影中,电影成为宏大世界观下的青春小恋曲。回归传统不是简单的索取,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将传统形象与现代情感完美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