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未定一年游”:对成舍我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远游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0-08-11 16:32:00 点击次数:211
为“研考报业,备异日革进所营各报”,20世纪30年代初成舍我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欧美之行。本文详述其出游的缘起、行程,认为此次远游对成舍我个人的政治思想、报业思想的养成有重大的影响,并且欧美归来后对报业的革新,也使得其事业渐趋兴旺,步入黄金时期。
关键词:成舍我;欧美远游;缘起;行程;影响
【作者简介】黄志辉,博士,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讲师(温州 325035)。
【内容提要】为“研考报业,备异日革进所营各报”,20世纪30年代初成舍我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欧美之行。本文详述其出游的缘起、行程,认为此次远游对成舍我个人的政治思想、报业思想的养成有重大的影响,并且欧美归来后对报业的革新,也使得其事业渐趋兴旺,步入黄金时期。
【关 键 词】成舍我;欧美远游;缘起;行程;影响
20世纪30年代初成舍我的欧美之行,是其一生中的重要一页。这次旅行,开阔了成舍我的眼界,通过中外比较,促使他对中国的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是成个人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对欧美报业的考察,也使他探寻到中国报业的发展道路,促使其报刊思想的最终形成。
关于成舍我欧美之行的影响和收获,已有多位学者进行了阐述。[1]然而,对于此次欧美之行的缘起、行程,学界还是语焉不详。即使对其影响的阐述,也因文献的不足,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笔者不揣浅陋,穷极相关文献,企图对成此人生中之重要一页有较精确的论述。
一、欧美远游的缘起
此次欧美之行,成舍我是肩负两项名义出使的。一项是“受北平研究院委托,接洽学术文化事宜”。[2]北平研究院成立于1929年,其主持人为与成舍我关系密切的李煜瀛。[3]1930年初,当他和李商量找出国机会时,李即允由北平研究院委成以赴欧美接洽学术文化的名义,并由李出面,成旅欧的费用由李主导的中法教育事业费津贴一部分,其余部分以成任司法行政部简任秘书的职务,由司法部预付一年的薪金。另一项名义是“便道考察各国新闻教育及新闻事业,藉为北平大学法学院新闻系之参考”。[4]1929年1月,北平大学拟在法学院添设专修科,聘成舍我为专修科主任;在第二年初,又在新闻专修科基础上增设新闻学系,继续聘请成为主任,当时成以出国在即,提出辞呈,在一再挽留下答应留任,并答应在考察各国新闻教育之余,筹划课程体系,“藉为该系将来扩充准备。”北平大学也为方便成的欧美之行,特致函我国驻英、美、日、法等国使馆,请求为他提供便利。
上述两项名义,不仅使成舍我的旅费有了保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了他在旅途中能以官方渠道的名义获得帮助。然而,关于成此次远游的真正目的,多数学者认为是“考察欧美报业”,此话无误,而用成自己的话——“民国十九年,平出国,诣欧美,将研考报业,备异日革进所营各报”[5]——更为确切。为理解成的这一目的,我们应该从他所办事业的发展情形说起。
成舍我此时的事业,一为北平的《世界日报》系,一为南京的《民生报》。
《世界日报》系包括《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自1924年创刊后,到20世纪20年代末已渡过了艰难险恶的开创时期,走上了平稳的发展道路。此时,北平的一些历史悠久的报纸如《晨报》、《顺天时报》因政治靠山垮台纷纷停刊,曾享有盛名的北平《益世报》、《京报》在政治动乱中几经浮沉,大伤元气,虽仍在经营,但也是苟延残喘而已,而新创办的报纸如《新晨报》、《华北日报》等也因创刊时日较短,不成气候。独有《世界日报》系虽也是几经动乱,但是在成舍我的精心经营下,业务日渐发达,尤其是《世界日报》,“报纸的发行数,始终凌驾于《大公报》在北京的销数”,[6]成为北平的第一大报。
南京《民生报》创刊于1927年10月21日,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地区最早、最有影响的民营报纸,在业务上,首创小型报样式,探索“精选精编”、“小报大办”的办报模式,因编排新颖,敢于讲话,深受读者欢迎。至20世纪20年代末,其销量甚至一度超过《中央日报》。
由上述可知,此时成舍我的事业日渐兴旺,正是需要他殚精竭虑将事业做大做强之时,为何在此紧要时期反而一走了之,作欧美远游呢?以笔者看来,他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其一,是基于现实政治的考量,及对中国未来报业发展的自信。自东北易帜后,国民党从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久以来南北分治、军阀割据的局面。成舍我尤其受局势的转变欢欣鼓舞,在一篇社论中,他以《世界日报》在北方备受军阀摧残而独能幸存为例,来说明他的心情,“世界日报,迭经大小军阀之摧残蹂躏,值此革故鼎新之始,犹能岿然与国民共见于青天白日之下,其踊跃欢忭,所以较常人为更亲切者,理有固然。”[7]在他看来,中国既然已从军事上打倒了军阀,从政治上结束了内乱,那么,“……民国国民,他们所享受的自由,将为完全的自由”,[8]长久以来由各地军阀制定的羁缚新闻事业发展的各种法规也将荡然无存,报人将获得空前的办报自由。基于这种心理,成舍我对中国报业的前景充满了期望。他认为,中国也将很快同西方一样,产生发行突破区域限制、销量广大的报纸,他说,“……平津报纸尽有销售于黄河以北十数省区之可能,销数增至一二十万,绝非难事。……大规模新闻事业,不难实现。”[9]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报业发展良机,成舍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提前做好准备,这种准备就是自己要超越同时代的中国报人,具有前瞻的报刊业务、经营管理思想。
其二,成舍我意识到,自身事业虽日渐巩固,但其发展正处于一个瓶颈期。在报刊经营管理方面,沿袭中国“文人办报”的旧式做法,组织简陋,人员配备不齐,没能实行成本会计制度;在印刷方面,报社初期并无印刷设备,后来逐渐添置,但也是因陋就简;当到了1928年下半年,北平报界发生变动,《世界日报》应时而起,发行量大增时,也仅依靠两架平版印刷机,昼夜不停地运行,仍不能满足发行额日益增多的需要,因而此时成舍我最为关心的是如何革新印刷技术,这导致了有人甚至认为他“赴欧美考察,主要就为的学印刷技术。”[10]
其三,基于印证他提出的小型报思想。为了实现他的大众化报纸理想,成舍我效仿欧美,首创小型报办报模式,并已在《民生报》实践了近两年。虽然已取得相当成功,但是他有一个心结,这套办报模式能否在新闻事业发达的欧美得到印证?这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既想他的这套办报方略得到肯定,同时,又希望能从欧美报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以革新所营的报纸。
由上述可知,无论是为了应对中国报业即将到来的良机,以期成为“中国新闻界的巨头”,或是为打开事业发展的瓶颈,抑或是为印证和检验他提出的小型报办报模式,成舍我都需要到欧美走一趟,以“研考报业,备异日革进所营各报。”因而早在1929年,成舍我就有赴欧美的计划。在该年5月30日致李书华(北平大学区代理校长)的函电中,他以此作为辞去北平大学秘书长的借口之一,“平原以暑假出国,势难再展。无论如何,仍乞另选贤能,俾平得早日成行。”[11]但是当时北平大学因经费积欠,代理校长李书华赴京活动,要他代行校长职务,后北平大学区停办,李煜瀛又荐他就任司法部行政部简任秘书,事务缠身,使得成舍我“去远游,欲行数辍。”[12]直至1930年春,成舍我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将自身事业吩咐妥当后,才正式将欧美远游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