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BBC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发布时间:2020-10-10 15:50:12 点击次数:187
本文通过对英国BBC电视台创作的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我国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BBC;自然类纪录片;叙事方式;叙事方式;镜头;创作
作者简介:
本文通过对英国BBC电视台创作的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我国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BBC;自然类纪录片;叙事方式
自然类纪录片,是指以记录影像的方式关注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人类之间关系的艺术形式。在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保理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自然类纪录片已成为纪录片创作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我国的自然类纪录片起步较晚、缺乏经验,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简称BBC)是世界上重量级的纪录片生产厂家,其拍摄制作的众多自然类纪录片在国际上成绩斐然,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影响深远。多年的实践,使其在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方面形成了许多成熟的模式与做法。本文拟从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方式角度入手,选取BBC的一些实例与我国纪录片的叙事方式进行比较,进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期为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进一步创作和发展找到可借鉴的经验。
BBC自然类纪录片在叙事方式上的可借鉴之处
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BBC的自然类纪录片中,根据片中“故事”内容的不同会采用多种灵活的主持方法,不拘一格。既有以第三人称为主的解说,也有旁白和话外音,还不乏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主持人。在纪录片《植物私生活》中,主持人大卫?爱登堡用手指轻轻弹一下白藤的茎部,镜头特写蚂蚁的活动,“这些蚁……啊!会叮疼人!我知道……噢!我知道要远远地避开它,森林其他生物一定也会敬而远之。”被蚂蚁叮痛的爱登堡认真地对着镜头说。活泼有趣的处理让人对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印象深刻,使镜头因此充满了亲切与自然的温馨。
灵活解构自然和科学信息。自然类纪录片无法回避对某些自然情况及科学背景资料的说明,BBC的自然类纪录片运用各种方式灵活解构自然和科学信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对一些抽象的数字概念运用比喻、类比等使其具象化,采用拟人手法生动解读自然现象:“墨西哥境内的燕子洞,深达400多米,足以吞没整座帝国大厦”;“蓝鲸,身长30公尺,体重超过200公吨。它身形的巨大远超过体形最大的恐龙,它的舌头有一头大象那么重,心脏约是一台车的大小,它身上的某些血管宽到可以让我们从中游过,光是它的尾鳍就有一台小飞机的机翼那么宽”,形象的比喻和类比令观众准确理解了“400多米”和蓝鲸的具象概念。“它们需要一个大小完全合适的壳,今天有新居待价而沽,而房屋市场的竞争也激烈异常……这只寄生蟹不能再等了”,《蓝地球》中的《潮汐之间》一集中记录了寄生蟹抢壳的行为,解说将其比拟成人类在房屋市场的竞争,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明白了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运用景别和镜头调度,巧妙构建视听空间。BBC的自然类纪录片对每一个视听空间的构建都非常严谨,音效、音乐、景别的运用及镜头设计兼具美感与内涵。如《行星地球》中的《两极之间》一集中狼猎杀小麋鹿的高潮段落,航拍镜头从高空跟拍,并用一个38秒的长镜头叙述狼从追逐到咬住小麋鹿的全过程。此时,解说未发一语,画面则紧紧跟着狂奔的狼与鹿。叙述者运用跟镜头刻意让观众与小麋鹿一起经历生死一线的惊险与紧张。《两极之间》一集讲述一只与象群失散迷路的小象。“尽管又渴又累,但它仍追随着母亲的脚步,不幸的是,它走错了方向。”航拍镜头从小象的全景慢慢后移,小象在画面中越来越渺小,最后在茫茫沙漠中只余可见的一点,凸显出它的迷茫与无助。叙述者未曾言明的悲哀情绪深深地感染着观众。《蓝地球》中的《季节性海域》一集中,表现苏格兰海岸从冬天转变为春天的过程镜头时间仅为8秒,海边冬季和春季的不同风情瞬间表现出奇幻的变化。《行星地球》中的《两极之间》一集中用放慢40倍的画面呈现了大白鲨跃起咬住海狮的过程,让观众震撼于大白鲨的纯熟技巧与强悍力量……在BBC的自然类纪录片中,逐格拍摄的镜头平均占近6%(在以植物为表现主题的《植物私生活》中更占到20%以上),含解说词的段落约占全片时长的60%,有音乐音响段落的比例则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