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突围
发布时间:2020-10-10 15:50:10 点击次数:165
在此情境下,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也不能偏安一隅,需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途径,进而寻求未来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儿童电视;节目;媒体环境;突围;新闻节目
作者简介: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应对新媒体的变革和挑战是所有传统媒体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关乎其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此情境下,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也不能偏安一隅,需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途径,进而寻求未来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媒体;儿童电视新闻;融合;发展
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日渐深远,在技术和政策的支持下,传统媒体无论是在生产方式、传播流程,还是营销渠道、传受关系方面都进行着积极地探索、转型、融合。
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作为儿童电视节目的类型之一,也无可避免地面临着与新媒体的同生共存,如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争夺受众的关注、获取市场的信赖、赢得更多的话语权?明确自身优势,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整合资源、构建多维渠道是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实现突围的发展之路。
一、明确儿童受众具体需求,建立合作媒体机制,实现个性化服务
(一)数量需求
2005年1月,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了《儿童新闻》栏目,这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国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虽然之后各个地方台也相继开办了一些儿童新闻节目,如山东儿童频道的《锵锵校园行》,天津儿童频道的《炫锋行动》,成都儿童频道的《蓉城小记者》等,但在全国30多个儿童频道中,有新闻节目的只有十几个,且每期的播出时间都不超过20分钟。与现在新媒体技术所能提供的海量信息相比,儿童电视新闻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儿童的需求,造成儿童媒介注意力转移,受众数量递减。
(二)质量需求
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对节目内容的需求常常超出成人的视角。课题调查发现,儿童认为好看的新闻节目仅占15.2%,不好看的占20.75%,没意思的占23.5%。理由是很多新闻节目内容肤浅、信息单一;一些新闻报道不及时、缺乏新意;而一些诸如儿童教育会议的新闻则内容空泛、毫无吸引力。这些由成年人制作的儿童新闻节目无论从信息的深度、广度还是发散度其中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做得远远不够,这使得儿童观看新闻、获取价值信息的诉求难以得到满足。
(三)个性化需求
在新媒介背景下,儿童电视新闻传播的极致水平就是新闻的个性化定制,即借助新媒体技术达到为某类儿童量身定做新闻,满足不同儿童用户的需求。目前全国的儿童新闻节目在受众年龄、节目类别、播出时间等方面都未细分化。以央视唯一的少儿新闻节目《新闻袋袋裤》为例,其目标受众是12~18岁的少年儿童,即中学生[1],首播出时间为每晚17︰00,内容则五花八门丰富多样。受众范围狭窄、播出时间相对固定、没有准确定位和细分化的少儿新闻节目,个性化服务则无从体现。
满足儿童对新闻节目的数量、质量和个性化的具体需求,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建立与平行媒体之间的合作机制,积极寻求与合作伙伴媒介之间的信息分享,定期相互交换线索和新闻信息,在一些报道领域中进行合作,分享彼此信息资源,增加儿童新闻节目的数量、种类和内容的储备。
其次,以儿童的内容需求为着力点,将新媒体技术平台与电视媒体内容制作平台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共享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儿童、不同地域儿童对新闻需求的多样化,有效实现媒体资源的相互转换和内容增值服务。
最后,为儿童受众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努力实现儿童电视新闻现实点播,一方面打造儿童专属的内容个性化定制,使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享受到不同的新闻内容;另一方面满足时间的个性化定制,使定时定点的收视成为随时随处的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