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 ——兼评斯图亚特·霍尔对传媒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贡献
发布时间:2020-10-10 15:50:09 点击次数:147
在当前语境下重新解读霍尔的这篇经典文本,有助于研究者摆脱媒介中心主义的研究思路,将对传媒系统、文本结构、话语生产和消费的微观和中观研究,与广阔的社会历史制度分析和政治经济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凸显学术研究的社会批判价值。一、引言被誉为文化研究灵魂人物的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是一位具有高度学术整合力的理论家,其研究范围除了对文化研究基本理论资源的挖掘与阐释外,更多的是通过学术话语实践参与到对现实文化政治议题的干预之中。12)1973年版《编码与解码》正是在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开始挑战正统经验功能主义文化分析这样的范式之争背景下出现的,其中出现的大量针对美国主流传播研究的批评可以理解为这一时期文化研究学术论争风格的体现。
关键词:解码;传播;研究;霍尔;文化;主义;批判;意识形态;语境;分析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长久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对霍尔著述的了解主要局限于他的《电视话语的编码和解码》一文,并将该文的主旨简化为“编码/解码模式”,基本忽略了文章版本流变的历史语境,尤其是最早的1973年版中霍尔所要表达的理论方法、论证逻辑、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相比公开流传的1980年删改版,1973年版具有更加突出的范式论辩和政治批判色彩。一方面,它是对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的理论挑战,也是对结构主义在批判基础上的借鉴,确立了阐释主义传媒研究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路径。另一方面,它也与霍尔及其领导的左翼传媒研究的政治社会立场有关,体现了强烈的现实关怀。这篇论文的学术影响除了开辟了微观的受众阐释研究,同时也借助葛兰西转向引领了宏观的文化霸权与政治意识形态批判。在当前语境下重新解读霍尔的这篇经典文本,有助于研究者摆脱媒介中心主义的研究思路,将对传媒系统、文本结构、话语生产和消费的微观和中观研究,与广阔的社会历史制度分析和政治经济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凸显学术研究的社会批判价值。
关键词: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文献解读/文化研究/方法论
作者:黄典林
简介: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标题注释: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学派比较研究”(编号:CUC13A25)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被誉为文化研究灵魂人物的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是一位具有高度学术整合力的理论家,其研究范围除了对文化研究基本理论资源的挖掘与阐释外,更多的是通过学术话语实践参与到对现实文化政治议题的干预之中,范围涉及移民、种族、犯罪、流行文化、新闻传媒、政党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根据台湾学者陈光兴于1994年编撰的霍尔著作目录,从1950年代末起,霍尔先后发表各类著述共计200多项。①如果把1994年后的著述纳入进来,那么其著作数量必然更为惊人。
但长久以来,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界对霍尔著述的了解主要局限于他的《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一文(下文简称《编码与解码》),对其他著作的了解和接受有限。在一般新闻传播理论教材中也会将该文提出的编码/解码模式作为传播学批判研究范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讲述,而对霍尔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在整体上的理论视野和历史语境则涉及不多。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一文献在英语世界传播研究教科书中被反复提及,从而使其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获得较高知名度。②另一方面,由于霍尔大多数论著以论文或合著形式发表,中译本有限,且大多局限在文化研究的入门教材,因此影响了中文传播学界对其主题广泛的其他重要著作的了解。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