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深度评测 > “一切为人民,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 ——通俗报纸的代表《群力报》

“一切为人民,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 ——通俗报纸的代表《群力报》

发布时间:2020-08-11 16:27:09 点击次数:256

《群力报》创刊于1945年2月,为胶东区各界抗日救国总会的机关报。

关键词:群众;服务;胶东;花甲;人民

  ● 王咏梅 郭履腾

  《群力报》创刊于1945年2月,为胶东区各界抗日救国总会的机关报。①1947年底,《群力报》与胶东《大众报》合并,在报社内仍保留《群力报》自己的一套系统。②它历经4年多,共出刊518期,1947年1月达到5.56万份。而当时的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最多只发行到1.5万份。③《群力报》成为全国各根据地影响较大的通俗报纸之一,在艰难的战争条件下,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创刊背景和办报宗旨

  1.创刊背景

  1941年7月,《中央宣传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报纸杂志的指示》提出:“为了提高质量及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各根据地要集中力量办好5种报纸杂志,其中,一是党委机关报,二是政治杂志,三是党内刊物,四是文艺刊物,五是通俗报纸。”④指示要求:“各边区可以出版一种作为社会教育工具的通俗报纸(如晋西北的大众报及陕甘宁的群众报),其读者对象是广大群众和普通党员,它担负着政治的、社会的、科学的和大众文化的有计划的启蒙任务。”中宣部把办好通俗报纸与办好党报一起作为重中之重,指出:“上述五种,第一种及第五种是必须办的。”同时又提出:“大的地委和专区,有必要时,也可以出版通俗性的地方小报。”指示下达以后,各根据地陆续办起了通俗报纸。⑤

  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讲话”精神的指导下,通俗小报越办越好。

  抗战胜利前夕,胶东地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减租反霸斗争,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对于文化和科学的要求也日益迫切。⑥在这种形势下,1945年2月7日,《群力报》创办起来。

  此前,胶东革命根据地已有多份报纸,如胶东区党委的机关报《大众报》和胶东军区政治部主办的《前线报》,但没有群众团体自己办的报纸。《群力报》的创办,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使党的方针政策能更直接、更广泛地与广大农民群众见面。⑦

  《群力报》创办人为胶东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会长张修己,总编辑为赵铎。读者对象主要是区以下(含区)的干部和广大农村群众。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动员工、农、青、妇等各抗日团体的会员及广大群众开展抗日救国及民主革命斗争,同时也是对群众进行时事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教材。⑧

  2.办报宗旨

  《群力报》报名源于“群策群力”之意。⑨创刊之日,张修己提出了办报宗旨:群力报的出刊,它是永远忠实于工农大众的。它是坚决给胶东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替工农大众说话,帮助工农大众的学习,把各种工作和知识,用工农大众能懂的话,短小的篇幅写出来,识字少的人,也能看明白了,作为工农大众学习的场所,工农大众心里有想说的话,也可以在小报上说出来。同时他也指出:“各级群众团体,可以通过小报,密切和会员联系,指导会员的行动方向,传播工作的经验,教给会员政治的经济的各种知识。”⑩宗旨概括起来,就是:为工农大众服务;指导群众团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