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者·职业报人·政府顾问:“美国在华新闻业之父”密勒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15:03:53 点击次数:312
《密勒氏评论报》是西方报人在中国创办的一份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英文周刊,该刊物以其创办者托马斯·F·密勒命名。密勒于1900年以职业记者的身份来华报道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经历以及日俄战争的结果使得这位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意识到远东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他要以办报的形式拓展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大国视野和影响力”,并先后在上海创办了著名的《大陆报》和《密勒氏评论报》。此举打破了英国新闻业在华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也加剧了列强在华的新闻竞争。密勒不但是最早来华办报的西方职业记者,而且还被学者誉为“美国在华新闻业之父”。在他的引领之下,大批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西方记者于上世纪20—40年代奔赴中国,从而将西方对华报道推到了一个顶峰。这些西方专业记者在华的新闻活动也促进了中国新闻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进程。
关键词:密勒;美国在华新闻业之父;战地记者;职业报人;政府顾问
【作者简介】郑保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内容提要】《密勒氏评论报》是西方报人在中国创办的一份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英文周刊,该刊物以其创办者托马斯·F·密勒命名。密勒于1900年以职业记者的身份来华报道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经历以及日俄战争的结果使得这位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意识到远东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他要以办报的形式拓展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大国视野和影响力”,并先后在上海创办了著名的《大陆报》和《密勒氏评论报》。此举打破了英国新闻业在华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也加剧了列强在华的新闻竞争。密勒不但是最早来华办报的西方职业记者,而且还被学者誉为“美国在华新闻业之父”。在他的引领之下,大批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西方记者于上世纪20—40年代奔赴中国,从而将西方对华报道推到了一个顶峰。这些西方专业记者在华的新闻活动也促进了中国新闻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进程。
【关 键 词】密勒;美国在华新闻业之父;战地记者;职业报人;政府顾问
从1822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葡文的《蜜蜂华报》算起,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创办了许多外文报刊。其中英文报刊为数最多,影响也最为深远。这些英文报刊主要是由英美两国人士在华创办。两国在华新闻业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一开始,美国人追随着英国人在华办报的步伐。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美英两国在华报人之间逐渐演变成立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竞合关系”。而真正开始打破英国人在华新闻垄断格局的美国人就是密勒。这个集战地记者、职业报人和中国政府顾问于一身的美国人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在华新闻业的发展,甚至有美国学者尊其为“美国在华新闻业之父”(the founding father of American journalism in China)①。
一、一个战地记者的大国视野
密勒的全名叫托马斯·费尔法克斯·富兰克林·密勒(Thomas Fairfax Franklin Millard)。他1868年7月8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菲尔普斯郡。1895年,密勒在圣路易斯的《共和党人》报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1897年,不甘平庸的密勒成为《纽约先驱报》的一名记者,开始了他的战地记者生涯。密勒的战地记者经历是围绕着几场战争展开的:1897年的希腊—土耳其战争(Greco-Turkish War)、1898年的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1899年爆发的第二次布尔战争(Boer War)、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Boxer Uprising)、1904年的日俄战争(Russo-Japanese War)、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抗日战争的起始阶段。每一场战争都增强了密勒对国际事务的洞察力,同时也让他日益明确了自己的反英和反日立场。
1898年,《纽约先驱报》派密勒去报道美国和西班牙之间争夺菲律宾的战争。这是美国首次在太平洋上显示自己实力的一场战争。在报道这场战争中,密勒开始形成自己对国际秩序和美国所应该扮演的国际角色的看法。密勒后来说,对美西战争的报道,初步奠定了自己这样的观点:“作为一个公民和宣传者(publicist),要向那些倾向大国视野和影响力的人看齐。”②
1899年,密勒奔赴南非,为《先驱报》、伦敦的《每日邮报》和《斯克里普纳杂志》报道布尔战争。期间,英军炸弹爆炸的弹片在密勒的脸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同时,英国的新闻检查制度和对媒体的控制给密勒留下了恶劣的印象。也就是从布尔战争开始,密勒越来越觉得英国对国际新闻进行垄断和控制,并以此来促进英国的外交政策实施和利益获取,同时也损害了别国的利益。密勒深信,由于路透社和美联社之间的协定、美国报纸对《泰晤士报》报道的大量转载,导致美国人接收的国际新闻处于英国人的掌控之下,而这都是以英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埃德加·斯诺在解释密勒的反英立场和观点时说,密勒和他本人一样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州。美国中西部人(Midwesterner)长久以来一直有着仇视英国的传统。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看作和依然强大的英帝国抗争的弱势一方”,③密勒和斯诺等密苏里人几乎都传承了这一特征,这在《密勒氏评论报》的有关英国的报道中几乎是一以贯之的特色。这种反英的立场后来也影响到了密勒对中国的看法。
可以说,密勒和大部分追随他来到东方的密苏里报人都是冒险家和先驱,或者说他们是冒险家和先驱之子。他们继承了先辈们在西进运动中培养出来的那种开拓和进取的精神。一旦到了东方,这种开拓和进取的精神便转化为一种美国式的理想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密苏里,人们普遍认为以密苏里为代表的中西部人才是真正的美国人。这种精神和美国人普遍拥有的平民主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勒等在东方的密苏里人为中国鸣不平的特征,加上密勒后天习得的“扒粪式”的报道风格,更加强化了他的平等主义观念和有些过分的自由主义风格,一种个人主义和理想主义互相交织的风格。
10年的战地记者经历将密勒磨砺成一个言辞犀利、有些自以为是的“揭丑式的”记者。这些经历也赋予了他一种服务精神,一种对遭受践踏的下层国家和民众的同情和怜悯之情,以及一种追求人类社会完美的信念。所有这些,让密勒所遵循的职业新闻理念蒙上了道义感和使命感的色彩。另一方面,密勒是在美国实力急剧膨胀并开始走上海外扩张的时候来到中国的,他要在这里以办报的方式去拓展美国的“大国视野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