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画报》:大众文化启蒙的推手
发布时间:2020-08-11 16:27:09 点击次数:352
作为商业刊物的《点石斋画报》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时代情绪,为读者营造出日常生活观念和文化消费意识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画报的同时获取生活和文化的消费资讯。其吸引读者的原因除了充分迎合市民读者的世俗情趣外,还在于画家们不再把图像作为远离公众生活的独立艺术形式,而是更加强调图像与日常生活的汇流和融合,加快了图像进入日常生活的节奏,这使并非启蒙刊物的《点石斋画报》成为潜在启蒙的推手,无意中实现了大众文化的启蒙。诠释了晚清市民的日常生活怎样被文化消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渗透并前行。马路身兼三职的功能延展了租界格局的连接空间,将市民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消费朝夕相连,扩大了市民消费的吸纳力和文化选择视野。
关键词:生活;图像;点石斋画报;市民;文化消费;读者;马路;启蒙;皇子;消费文化
晚清画报的繁荣表明,读者对图像的青睐成为一种时代情绪。作为商业刊物的《点石斋画报》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时代情绪,为读者营造出日常生活观念和文化消费意识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画报的同时获取生活和文化的消费资讯。其吸引读者的原因除了充分迎合市民读者的世俗情趣外,还在于画家们不再把图像作为远离公众生活的独立艺术形式,而是更加强调图像与日常生活的汇流和融合,加快了图像进入日常生活的节奏,这使并非启蒙刊物的《点石斋画报》成为潜在启蒙的推手,无意中实现了大众文化的启蒙,诠释了晚清市民的日常生活怎样被文化消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渗透并前行。
连接日常生活
与文化消费
晚清社会中,信息的流通交织出一张繁复、密实的传播网,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场域,它已深入到一般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并将这种现实生活呈现为媒介图像以供人消磨玩味。然而,社会风气的形成和传播,根本的推动力来自民间社会的日常生活形态。那么,当时上海“开风气之先”的租界的规划格局——以马路为通道、以沿马路排列的优越设施为根基,华洋错杂的生活族群——率先营造出一个生活、消费、娱乐并存的场域。这个场域为租界居民所共享,贴近华人日常生活习惯,最早体现出消费文化的渗透力。在这个格局中,作为交通主干道的马路,既是连接从居民家门口到租界娱乐消费场所的便捷通道,也是市井文化的展览甬道。马路身兼三职的功能延展了租界格局的连接空间,将市民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消费朝夕相连,扩大了市民消费的吸纳力和文化选择视野。
在《点石斋画报》中,像坐马车兜风、大型庆祝活动等日常新闻绝大多数都发生在马路上。《点石斋画报》有意设计了若干场景,把马路和日常新闻联系起来,一些具有香艳性质的市井新闻进而在图像和读者之间产生文化消费关系。譬如被《点石斋画报》作为市井新闻报道的“车中斗口”一图:“前月十九日,偕友登华众会茶楼,忽街上一片喧腾,齐声喝彩,推窗睹两妓车衔尾急驭,前驱者回顾后车,立而指骂,后车人亦起立回骂,势汹汹,各不相下。维时车声磷磷然,蹄声得得然,道旁呐喊声、拍手声,哗然沸然。不辨所骂者何词,但见启樱口、攘皓臂,粉汗淋漓,柳眉横竖,却别有一种逸态。”
斗骂者“启樱口、攘皓臂,粉汗淋漓”的“逸态”和“车声磷磷然,蹄声得得然,道旁呐喊声、拍手声,哗然沸然”的热闹,具有很强的电影镜头感和音响效果。街边楼上的窗口也探出三两个看热闹男女的脑袋,煞有趣味。更有趣的是马车夫干脆也袖手作壁上观,一副玩世不恭看热闹的样子。周围有几十个兴致勃勃的旁观者,他们的视线几乎全都聚焦在中心人物身上。在《点石斋画报》的图像世界里,看热闹的围观者出现频率最高,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成千个,占据了画面相当大的比例。读者在这些看客烘托渲染出的气氛中也会不自觉地加以品评、欣赏。这也许就是画家不厌其烦地描绘看客的原因,正是这些马路新闻给读者带来好奇心和旁观欲的满足,使得《点石斋画报》成为文化消费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