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报人汪英宾探微:兼及相关文献资料勘误
发布时间:2020-10-09 15:03:52 点击次数:187
汪英宾是20世纪20年代为数不多留美归国的新闻学硕士,曾在《申报》、《时事新报》、上海《大公报》等处工作,是当时上海知名报人。汪英宾在报刊实践的同时,也积极地推动民国高等学校新闻专业教育的开展,曾在南方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处讲授过新闻学相关课程,通过授课、演讲的方式与青年学生和同业交流,拓宽了新闻学专业知识传播的范围。20世纪50年代汪英宾执鞭教坛,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为对他的了解有限,以致当代部分文献资料在提及汪英宾时偶有出错,现就错谬进行勘误,以避讹误再传。
关键词:汪英宾;报人;报学史;新闻教育;勘误
【作者简介】李洁,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淮北 235000)。
【内容提要】汪英宾是20世纪20年代为数不多留美归国的新闻学硕士,曾在《申报》、《时事新报》、上海《大公报》等处工作,是当时上海知名报人。汪英宾在报刊实践的同时,也积极地推动民国高等学校新闻专业教育的开展,曾在南方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处讲授过新闻学相关课程,通过授课、演讲的方式与青年学生和同业交流,拓宽了新闻学专业知识传播的范围。20世纪50年代汪英宾执鞭教坛,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为对他的了解有限,以致当代部分文献资料在提及汪英宾时偶有出错,现就错谬进行勘误,以避讹误再传。
【关 键 词】汪英宾;报人;报学史;新闻教育;勘误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汪英宾,189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知名报人,“当年在我国新闻界红极一时”;[1]他于1924年5月,在美国出版《中国本土报刊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Native Press in China)一书,是第一位以英文专著的形式向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报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中国学者,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先行者;他较早地推动中国高等学校正规新闻教育的开展,是中国“新闻教育界的闻人和前辈”。[2]
一、民国报界红人
汪英宾于1920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他在大学同窗眼中是“笔参造化”[3]的美术人才,同学在校刊上以“君貌俊秀,性亢爽,工书善画,四体八法,靡不精习。而于金石一门,造诣尤深”[4]来描述他。汪英宾擅书画,长于金石篆刻,早年就完成《省斋印存》八册,另有画作多幅;同时,他还是校内学生刊物《约翰年刊》的图画部编辑。
大学毕业后,汪英宾进入申报馆工作,由此开启他的职业报人生涯。20世纪20年代的《申报》在史量才经营下进入发展的繁荣期,是上海乃至全国名列前茅的民营大报。汪英宾敏而好学,能书擅画,颇得史量才的赏识。1921年底,美国的沃尔特·威廉博士访沪,造访申报馆,汪英宾负责接待工作。威廉博士是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首任院长,有着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后又投身高校从事教学,是美国新闻教育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受威廉博士启发,汪英宾萌生去美国系统学习新闻学的意向。1922年,汪英宾在申报馆资助下赴美深造,先后就读于密苏里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院。两年后,他学成返沪,继续在申报馆工作。在《申报》任职期间,汪英宾历任经理协理、《申报汽车增刊》编辑、广告部主任等。1928年,三十而立、“玲珑活泼”的汪英宾已成长为“《申报》五虎将”[5]之一,是报馆业务发展决策的核心成员。
1930年,汪英宾脱离《申报》,随张竹平正式入职《时事新报》,陆续担任过该报的编辑主任、总经理等职。《时事新报》“经汪英宾、潘公弼分别在业务编辑方面力求改进,朝气蓬勃,几与申报、新闻报并驾齐驱”。[6]
作为20世纪20年代为数不多的海归派新闻学硕士,汪英宾既有报刊一线工作经验,又有新闻学理论素养,他不吝惜地将工作所得、求学所获传授给业界同仁,介绍给在读的青年学生。1924年11月,燕京大学组建新闻科,特聘白瑞登主事。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白瑞登曾向校友汪英宾询问一些新闻界业内信息,如报社训练新访员与新编辑的方法、新职员的工作安排、新访员与新编辑的弱点、训练新职员的方法等等,[7]汪英宾慷慨应答。在1924年至1925年间,汪英宾应邀在上海青年会、澄衷中学、寰球中国学生会、南方大学、远东通讯社等处做演讲,与中学生、大学生和业界同仁等谈美洲新闻事业、新闻事业的意义、新闻职业范围等。
汪英宾与青年学生论及民国初年新闻事业不发达的原因时说,“我国新闻言论不能自由,而仰鼻息于租界之外人。交通既感不便而屡遭遏阻。销路难日有所增,而广告收入总难足本。电邮虽便,而收发多故。新闻记者之生活遂度日如年。无怪乎志士裹足。此业难以蒸蒸日上也。”[8]民国初年新闻事业不发达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有一点是汪英宾关注多年的,那就是广告对报纸生存的影响。在他看来,时下报纸生命短促,独立报纸少,“推原其故,则于广告征收无方也,销路之推广无策也,为此两步犹人之两足,必先知吾有足而后起行。”[9]
汪英宾认识到报纸要发展,发行和广告不可偏废。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写作的硕士论文曾专辟一章谈中国报纸广告和发行的现状,“初由美返国,曾著人生与广告一书。”[10]在具体实践中,汪英宾与张竹平、陆梅僧等共组“声势相当浩大,有规模,有系统”[11]的联合广告股份有限公司。汪英宾身在业界,深谙业界的广告发展。曾任南京出版社社长的张增泰是汪英宾的学生,他提及当年复旦大学教新闻史的曹亨闻教授时常向汪英宾请教,“把他当作了解放前报纸广告情况的活辞典。”[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