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翼仲的报业活动与新闻精神
发布时间:2020-08-11 16:27:09 点击次数:377
摘要:彭翼仲是创业报人、实业家,更是启蒙思想传播者、社会运动先锋,还是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关键词:报业;八国联军;报人;实业家;教育改革
彭翼仲是创业报人、实业家,更是启蒙思想传播者、社会运动先锋,还是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彭翼仲亲身经历国家危难,毅然投身报界,参与社会活动。他的爱国精神和“唯新图强”理念使他致力于“提升国民程度”和“开通风气”的办报生涯,创办了开童智的《启蒙画报》、开民智的《京话日报》、开官智的《中华报》,其中《京话日报》是影响最广、声誉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白话文报纸。彭翼仲以《京话日报》为代表的报业活动,为北京中下层民众营造了舆论环境,并为民众提供了话语空间和公共舆论空间。梁漱溟在1960年指出:“总结一句话,在那个年代,彭先生的言论主张和行动乃处处见出有其进步性、有其人民性,实在难得。”①
民间立场:根植民间,眼睛向下
《京话日报》办报伊始,彭翼仲就发表了演说,他认为,市面上寄卖的京外各报,以及京内的《顺天时报》,并未被北京民众接受,这正是因为“各报的文理太深,字眼儿浅的人看不了”,“卖的价钱太大,度日艰难的人买不起”。彭翼仲还指出,南方数种白话报往往按“册”销售,或作月刊,或作半月刊,或作旬刊,或作周刊,对读者颇为不便。为此,他确立了自己办报的三项措施:“白话作报”,“赔本贱卖”,“零沽整售,均听其便”。《京话日报》成为北京最早的白话文报纸,“通篇概用京话,以浅显之笔,述朴实之理,纪紧要之事”,深受读者欢迎。它的发行数曾超过万份,是当时北京销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报纸。
《京话日报》在首都北京的执政阶层和精英文化阶层之外,找到了立足之地,让处于社会舆论边缘甚至缺席状态的普通民众回到社会舆论之中。它逐渐成为众多普通人生活中的必需之物。许多本来与书面文字隔绝的下层民众还在报上发表言论,表达与国家、民族命运责任相关的思想感情。这种独具特色的“平民品性”使《京话日报》成为“公众的言论机关”,“天下人说话的地方”,“清末下层启蒙运动中富有影响力的舆论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