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出版史的另一种书写 ——谈口述出版史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8-11 16:27:08 点击次数:167
内容提要:国内当代出版史研究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总体上呈现一种宏观叙事,多着眼于社会历史发展,视野偏宏观,话语偏宏大。本文在梳理国内当代出版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有必要引入口述史的视角,通过对当代出版人物的访谈,抢救和收集一批不为人知的珍贵史料,以口述出版史来补史、证史,甚至修正人们对历史细节的一些模糊认识,实现当代出版史宏观与微观视角的双重融合,让历史变得有血有肉。
关键词:口述;出版史研究;宏观;史料;访谈;史来;视角;关键词;基础理论;抢救
内容提要:国内当代出版史研究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总体上呈现一种宏观叙事,多着眼于社会历史发展,视野偏宏观,话语偏宏大;研究偏文献资料整理与考证,多重视“书上的字”,而忽略了有学术价值的口述史料。本文在梳理国内当代出版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有必要引入口述史的视角,通过对当代出版人物的访谈,抢救和收集一批不为人知的珍贵史料,以口述出版史来补史、证史,甚至修正人们对历史细节的一些模糊认识,实现当代出版史宏观与微观视角的双重融合,让历史变得有血有肉,不再干涩,达到存史、育人、资政的目的。
关键词:出版史 口述史 访谈 书写
作者:冯建辉
简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出版史学既是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出版学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展并深化出版史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过去出版实践活动的理解,归纳总结出版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把握人类出版活动的内在规律,促进精神文化繁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出版史研究本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不过,真正意义上的出版史论著,其出现却仅有百余年。对出版史研究而言,既可以有出版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也可以有出版史学方法的探讨;既可以有通史性的撰述,也可以有断代史的研究;既可以作一般性的宏观描述,也可以作具体的个案分析——乃至于某一主题如革命出版史、某一区域出版史如上海出版史也常常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在以上数种研究思路当中,有两点需要予以格外重视:
其一,要重视史料。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基础材料,史料工作是史学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出版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离不开对史料的搜集、分类、整理、甄别、筛选、判断和诠释。潘国彦先生曾以“在已发表的史料中,涉及当代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史料相对比较少”为由,呼吁要“重视当代出版史料的征集与研究”,见解深刻,有理有据,当为切中肯綮之论①。
其二,要重视新方法的运用。曾有学者指出,在历史叙述中,由于“宏大叙事”居于强势地位,经常(当然不是任何时候)具有一种强迫性,所以往往构成对“私人叙事”的侵犯、涂抹、覆盖或清除,使自己成为唯一的历史记忆或历史叙事②。对于当代出版史而言,保存“死资料”也好,抢救“活资料”也罢,倘若一味因袭前人整理、考据的传统做法,再用一种“长时段”的历史叙事表达出来,这样的历史书写或多或少难以跳出前人窠臼。因此,要重视新方法的运用,合理借鉴西方现代研究方法,对当代出版史做出新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