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印刷史研究的现状及其重构的基点
发布时间:2020-08-11 16:27:08 点击次数:259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后,学界开始从多角度的视野探讨印刷史,显示了与前期研究迥然不同的学术趋向,研究意义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因此,既重视印刷术的发展史研究,又注重以印刷为中心的印刷实践历史的探索。既关注本民族史上的雕版类印刷术的研究,又重视外来印刷技术民族化过程的研究。灵活借鉴和运用西方印刷文化史等新的研究方法等,才是推进中国印刷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印刷史理论印刷文化印刷史【作者】郭平兴张志强【作者简介】郭平兴(1980-)。
关键词:印刷术;改革开放;研究方法;郭平兴;张志强;发展史;关键词;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讲师;学术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后,学界开始从多角度的视野探讨印刷史,显示了与前期研究迥然不同的学术趋向,研究意义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但其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因此,既重视印刷术的发展史研究,又注重以印刷为中心的印刷实践历史的探索;既关注本民族史上的雕版类印刷术的研究,又重视外来印刷技术民族化过程的研究;灵活借鉴和运用西方印刷文化史等新的研究方法等,才是推进中国印刷史研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印刷史理论 印刷文化 印刷史
【作者】郭平兴 张志强
【作者简介】郭平兴(1980- ),男,江西兴国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后,惠州学院政法系讲师;历史学博士;张志强(1966- ),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博士。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0世纪西方书籍史研究范式研究”(14YJC870006)阶段性成果。
中国印刷技术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表明,“最初的印刷形式木版印刷在6—7世纪隋末唐初(590—640)已在中国出版”“活字印刷出现于10—11世纪”。①之后的很长时段中,印刷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技术形式上看,其经历了雕版印刷、泥活字、木活字、金属活字、套版印刷等;从传播范围上看,其东传至朝鲜、韩国、日本,西传至西非、北非、欧洲等。对中国印刷史的研究,始于法国学者儒莲(Stanlislas Aignan Julien),1847年他发表了《关于木雕版、石版印刷及活字印刷的技术资料》,对中国的雕版和活字印刷技术进行了研究。1911年,叶德辉所著的《书林清话》问世,标志着我国学者也开始对中国古代印刷史进行有意识的专题性研究了。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相继召开了数次关于印刷史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中国印刷史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钱存训博士所著的《中国印刷史简目》共选录近人对中国印刷、刻书及其相关版本目录学的著述约五百种,②标志着中国印刷史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事实上,“中国印刷史的研究在20世纪中一直没有中断过”③。纵观20世纪的中国印刷史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前为萌芽阶段,印刷史研究偶有为之;1950年到1989年为起步阶段,对印刷史的研究意义、历史分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问题有了初步的探讨;20世纪90年代伊始,逐渐确立了印刷史研究的学术范式;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西方印刷文化史等新的研究范式的传入,问题意识、计量史方法、心态史方法等相关研究路径冲击着中国印刷史理论的传统研究方式,现在这种趋势还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