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我国广播公益广告的符号学分析 ——以央广2013年度公益广告类获奖作品为例

我国广播公益广告的符号学分析 ——以央广2013年度公益广告类获奖作品为例

发布时间:2020-08-11 16:27:05 点击次数:266

摘要:本文选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3年度优秀节目评选”中公益广告获奖作品,对样本的人物符号、音响符号和叙事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广播公益广告如何实现意义符号化,突破目前我国广播公益广告研究方法单一的瓶颈。

关键词:公益广告;广播;音响;符号学;男性

  【摘要】本文选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3年度优秀节目评选”中公益广告获奖作品,对样本的人物符号、音响符号和叙事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广播公益广告如何实现意义符号化,突破目前我国广播公益广告研究方法单一的瓶颈,为广播公益广告的符号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广播公益广告 符号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一、广播公益广告

  广播在传送符号的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而广播公益广告中的“符号意义”不同于其他广播节目。它要求强化公众对文明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认知,加强对社会主流观念的普及和引导,因此对声音表达与“所指”、语境与主题的准确对应都有更高的要求。中央电台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出。1996年我国公益广告史上第一个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大规模公益广告活动“中华好风尚”活动期间,全国广播公益广告平均每天2000条次。1997年“自强创辉煌”活动中,全国共制作发布广播公益广告3921条,播放117630次。①此后,在“抗击非典”“迎奥运”“迎十八大”等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国广播公益广告的制作数量和覆盖范围亦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二、广播公益广告的符号学分析

  为保证研究样本的权威性,本文选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3年度优秀节目评选”公益广告类23个进入复评的汉语获奖作品为样本进行分析,重点关注人物角色、音响、数字、叙事结构等内容。

  (一)人物角色符号

  1.人物性别及年龄特征

  研究样本中共涉及人物角色71个。男性声音符号出现概率达到100%,而女性声音符号出现概率为75%。男性占全部角色的67.6%,其中,老年人角色出现5次,中年人角色出现38次,儿童角色出现5次,数量均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角色。由此可见,我国当下广播公益广告中的人物角色以男性为主,且主要是中、老年男性。其形象多是正面的、积极的,代表“权威”和“地位”,语言形式斩钉截铁、掷地有声,承担“提供信息”和“解答疑问”的任务,展现正面主题,增强号召力。如广告语“写端端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等,铿锵有力,表现出了男性的阳刚与正气。而女性形象多是温柔的、娓娓道来的、默默付出的、甘于奉献的,多表现为“母亲”“女儿”“妻子”等家庭中的角色,多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内心的主观感觉,给人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