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的智能化正在起步
发布时间:2020-09-28 09:06:50 点击次数:101
科技革命不可避免地引发工业革命,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推动着工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切都在变,而且变化的速度还远胜于以往。国内印刷企业的智能化已经开始起步,行进在路上,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还有着相当一段距离。
智能化是印刷业“十三五”发展的方向之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7年4月发布的《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印刷业加快‘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初步转变。”在这里,“四化”显然是最基本的发展方向,智能化是其中之一。
印刷业需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至少有以下几点理由:
其一、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后,渠道胜于销售个体、软件取代人工管理、机器人进入生产岗位、……在这样的背景下,谁停留在原地,墨守成规,拒绝进步,那就意味着落后,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其二、提升效率的需要。建筑于自动化之上的全流程智能集成大大提升了设备及员工的效率,减少了差错,记录了生产全过程,达到了实时监控、全程可追溯的目的。
其三、加强管理的需要。相比于凭借经验的管理,由电脑与软件担责的系统更精于计算与识别,更能够按照设计者的要求行事,而且完全杜绝了各种因素可能带来的干扰。
其四、降低成本的需要。人力成本的上升、土地成本的上升、生产耗材成本的上升导致印刷生产成本持续提高,增效是消化成本的重要手段,智能化为提升效益与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
围绕着印刷企业必须走智能化道路还可以找出种种理由,而且已有不少业内领军企业率先试水,树立了学习榜样,但仅是上述这些也已足以让我们打起精神,从企业的实情出发,认真思索自身所在企业的智能化发展之路。不顾实际的冒进显然并不可取,但自甘落后,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落后挨打,被市场淘汰出局。
智能化是在自动化基础上通过应用软件的全面升级
关于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关系,王丽杰在1篇名为《自动化离智能化还有多远?》的文章中引用中国工程院出版的《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观点说得很清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范式,“自动化技术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要条件,数字化技术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充分条件,工业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从生产制造自动化、管理流程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智能制造云端化,一步步实现智能工厂的战略。”
那么包括印刷在内的我国工业企业的基本现状如何呢?由中国工业4.0协会发布于2015年的《中国制造业工业4.0进程》报告认为:“大部分中国制造企业仍然徘徊在工业2.0-3.0之间”,“半数中国制造业公司要拥抱工业4.0 真的只是一个开始”。对照下面的说明,我们显然认同这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工业2.0通常指拥有自动化生产线。”“工业3.0则需要在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以实时掌握各类生产信息。”“升级到工业4.0层面,则被认为必须拥有最高层次的机器间的信息交互,这会赋予机器决策能力,而这背后则需要以工业大数据的分析作为依托。”
我国印刷企业的现状不正是如此吗?时至今日,在生产环节我们拥有不少自动化设备,但这属于工业2.0范畴。部分企业使用ERP管理,甚至与移动互联网终端相连,便于管理者“实时掌握各类生产信息”,这是达到了工业3.0阶段,但这离“机器间的信息交互”,“以工业大数据的分析作为依托”,“赋予机器决策能力”显然还有差距,换句话说还远不到工业4.0阶段。所以,智能化是在自动化基础上通过应用软件的全面升级,要达到“生产制造自动化、管理流程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智能制造云端化”的要求,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
数字技术的发展发展为智能化提供了可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清醒地认识现状是为了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最终总能实现智能化的目标,而且,这是建筑在“明确生产标准、参数标准,完善数据实时、自动采集,实现设备数据互联,实现自动排产,实现生产过程实时数据反馈与监控,实现生产过程与生产物流闭环集成,实现上下数据信息实时对接”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之上。
在向智能化方向行进的路上,眼下企业最大的短板是对软件在实现智能化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得还不够,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三个基本范式无一不与IT技术息息相关。再退一步,即便是企业的掌舵人对此思想上有了足够的重视,但熟悉生产全流程的编程人员十分稀少,这恰恰是企业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企业领导重硬件、不重软件是没有意识到走智能化道路、串联起企业全部工作的关键在于软件,软件相当于人的大脑,应用软件指挥着生产工人按指令、标准参与到产品的生产之中。缺乏思维敏捷的大脑又焉能指挥起企业的全流程运作?如果对平日的运营数据既没有认真收集,更没有对这些数据做认真、充分地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那想把工作做得更符合市场要求可能也就只是挂在嘴边的一句套话。
再则,国内现在从事软件开发的机构也不少,但毕竟还是属于在摸索中不断改进。ERP作为生产管理的智能化软件在国内印刷企业中推行已经不下十年,但软件开发公司希望做到流程管理的基本规范与企业希望保留自己的既有特色依然是一对矛盾,以至国内一家很有声誉的软件开发公司老总坦率承认:迄今为止,在ERP软件的开发上还没有谁是真正的成功者,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在不断地改进中逐步地使之符合企业需要。如若要求印刷企业陪着软件公司一起试错,企业显然不会乐意。
除在软件设计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以外,某些软件市场售价过高也是制约着企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ESKO软件可说是相对最为成熟与先进的软件,但毕竟市场售价昂贵,而且,中外企业在管理上也还存着这样那样的差别,在没有看到这些软件发挥出的耀眼价值前,企业不会在起步阶段就做大力度投入。所以说,贯穿印刷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应用软件是影响到企业走向智能化的关键所在。
好在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在加盟印刷行业或接过父辈的班以后对此的认识在发生转变,也有一批印刷企业从实际需要出发锲而不舍地在做着专用软件的开发工作,相信借以时日,在这中间一定会出现成功者,这对推进企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一定会带来积极的作用。
规模企业向智能化方向迈进为行业树立了样板
在认识到智能化是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后,不少上市公司或是规模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当然这是渐进式的发展。
茉织华印刷在建设新厂的工作中着手打造智能化物流,从物料进仓到成品出库全部通过扫码,无人操作的叉车穿梭在狭窄的过道中按照指令完成材料或成品的出入库工作,既大大节省了人力、仓储空间,而且确保进出库无误。对他们来说,生产过程的全流程智能化与物流之间的贯通是下一步的方向。
山东的鲁信天一公司则是在操作最繁重也是最易出错的堆垛上下功夫。他们把数条包装盒生产线的堆垛工作集中到一条智能化堆垛线上,由设备通过自动扫码,机器人完成分类垛桩工作。或许这只能算是建筑在自动化基础上最简单的智能化,但此举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堆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专司包装箱生产的上海奉其奉公司可能是迄今为止在全流程生产线上实现智能化管理做得最彻底的企业,他们按照实际需要向德国BHS公司定制了2条完整的生产线,投入运行后,上线操作的员工从以往的数百人猛降到现在的10来人,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最近,伴随着上海地区的印刷企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界龙正在平湖建设新厂,他们的理念就是要做到全流程智能化。为此,界龙艺术公司早就着手各项工作标准的制定工作,把电脑终端装配到所有的操作机台,即便是叉车工人也是按照电脑下达的指令完成相应的配套服务,在下达操作指令的同时,下达操作标准,操作工人按照标准完成生产任务。
上述案例可能仅是初涉智能化,而且时至今日尝试着走智能化道路的还只是一些有着经济实力的业内领军企业,他们所做的可能也只是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 “仍然以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实施为主”,“属于工业3.0的进一步延伸,而不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工业4.0”,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管理很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充其量只能说已经上路,但前进中的第一步毕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论如何这都是朝着工业4.0的方向在向前迈进,只要坚持,必有收获。
印刷企业向智能化方向迈进还刚起步
智能化绝不仅仅体现在生产过程中,它应该从客户端起步到完成物流终止;它应该把“生产制造自动化、管理流程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智能制造云端化”综合到一起了;它应该依靠大数据,了解客户端可能发生的需求,为向客户提供更到位的服务预做准备。对此,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并且向着这个目标在做努力?
关于大数据在工作中的应用,听一位领导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每年到上海游览的人员有多少?进上海迪斯尼游览的客人又有多少?他们来自何方?在上海停留几天?除了迪斯尼他们还去哪些景点?这无疑关系到上海旅游业下一步的发展。上海的大数据中心能很清楚地提供上述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来源依仗的是手机信号。相关数据还告诉我们,休息日家长最集中的地方是孩子的培训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事实上,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在患病治疗的过程中也曾用大数据筛选过各种同类案例的治疗方案,希望能挽留住这样一位名人的生命。
其实,大数据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是否意识到对大数据做分析后可以带来的积极作用。智能化如果没有大数据作为支撑,那智能化的效率也会打折扣。
所以,无论是从我们对什么是工业4.0的认识也好,还是印刷界步入智能化的实际进程也好,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要建筑在数字化、全流程、大数据的全新概念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做的真的还只能算是起步,是意识到社会发展的趋势,顺着这个方向在默默地做着开创性的工作,起到的是趟路的作用,希望为其他企业树立一个榜样,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总是勇敢者,因为他们富有牺牲精神,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我们更希望所有的印刷企业都能关注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从企业的实情出发,在适当的时候也跨进这一行列,在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上更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