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报纸公共事件报道的传播策略 ——以“占中”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0-08-27 16:51:37 点击次数:170
经过1年半的酝酿, 2014年9月“占中”正式启动,香港多处重要政治商业区包括金钟、铜锣湾、旺角在内的道路被示威者非法霸占。注释: ①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香港新闻传媒评价调查, 1993 ~ 2014 。
关键词:香港;传播策略;公共事件;情绪;香港报纸
2013年1月16日,戴耀廷在《信报》发表文章,“占中”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经过1年半的酝酿,2014年9月“占中”正式启动,香港多处重要政治商业区包括金钟、铜锣湾、旺角在内的道路被示威者非法霸占。香港行政长官办公室、特区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等重要政府设施,受“占领”的影响,正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受影响的巴士路线多达270条,每日超过150万名乘客受到直接影响,造成至少151间学校因此停课、超过6万名学生受影响,公务员上班受阻,附近的商户苦不堪言。
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香港社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但由于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香港不少报纸无限放大了媒体的商业属性,忽略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在报道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立场特征,不能够将“占中”事件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们对报道“占中”事件的香港报纸进行样本采集、编码解码,据此分析不同立场的香港报纸在“占中”事件报道中的传播策略,并以此进行分析。
香港报纸发展现状
依托于宽松的言论环境,香港报纸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年底,香港地区注册在案的中文报纸共有28份,其中22份以报道香港本地新闻和世界新闻为主,超过50万的香港民众通过阅读报纸获取日常资讯。
报纸媒体在香港社会拥有很高的认可度,根据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所对新闻传媒评价的民意调查,至2014年10月,报纸是香港市民第二大新闻来源,亦是香港市民电视之外最为信任的新闻媒体①。
香港报纸不仅是报道各类事件的“瞭望站”,还是为所支持的政治倾向发声的“宣传台”,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时刻左右着社会的舆论风向。对“占中”事件报道,香港报纸依据所支持的政治理念,主要有两种声音:
一是亲建制派,这类报纸支持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国两制”政策,明确反对“占中”事件中争取“普选”的相关理念,在香港地区推动宣传爱国爱港政策。主要代表包括《大公报》《星岛日报》。在“占中”期间,这类报纸内容以中央政府政策发布为主,常抨击支持“占中”相关言论,宣传爱国爱港观念。
二是亲泛民派,这类报纸则支持发起所谓“公民革命”迫使政府妥协,鼓动香港民众放弃“一国两制”政策,上街参与“占中”活动。主要代表有《苹果日报》和《信报》。“占中”期间,这类报纸主要发表批评香港政府、香港警方的文章,煽动香港市民负面情绪。
本文旨在分析“占中”事件中香港报纸所呈现的文本内容,总结、分析各家报纸面对公共事件时的传播策略与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