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全球化视野下日常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全球化视野下日常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27 16:51:35 点击次数:90

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以越来越积极的姿态参与从地区稳定到气候变化等各种国际事务,中国发言时,世界都在倾听。

关键词:国家形象;影响;全球化视野;中国;忏悔

  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以越来越积极的姿态参与从地区稳定到气候变化等各种国际事务,中国发言时,世界都在倾听。

  然而,中国的崛起在给国人带来富足、自信的同时,在世界引起的回响并不总是积极的。由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的差异,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被西方发达国家、周边的邻国尤其是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视为威胁。有学者指出,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中国,也即中国的国家形象问题,是中国当前最棘手的战略难题。“就战略层面而言,中国现在面临的首要战略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台湾问题等。而这些问题都与中国的国家形象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中国的领导人也都清醒地认识到,要保持国家的稳定,不能撇开别国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国如何看待自己这些问题。由此可见,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中国改革发展的前途和命运。”①

  “国家形象是国际舆论和国内民众对特定国家的物质基础、国家政策、民族精神、国家行为、国务活动及其成果的总体评价和认定。”②

  为了改善和提升中国形象,近些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例如主办国际性体育赛事、会议,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和CNN购买广告时段播放国家形象宣传片、加大主流传播媒体的投入力度等,但是这些大投入、大手笔的做法,且不论其可持续性效果,即便是在当时也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③“因为单个的历史事件无论多么宏大,都没法改变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④

  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流频繁多样的今天,“国际传播效果的优劣已经不再由单一主体——传统媒体决定,而是由多元主体形成的合力决定。如果缺乏这种合力,即使拥有再好的软硬件条件和再完备的宣传策划方案,媒体也会因其他主体言行的落差而使正效应消失殆尽”。⑤

  下面,笔者试以几件看似与国际传播无关的事件为例,探讨“因其他主体言行的落差而使正效应消失殆尽”的命题。

  对薛蛮子、陈永洲等人的媒介示众

  2013年9月15日,因涉嫌聚众淫乱被刑拘的薛蛮子身穿囚服、戴着手铐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自述“心路历程”,内容却是他在网络上传谣、寻租,与他被拘留的罪名毫无关联。紧接着,10月25日,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刑拘的《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在同样的情况下认罪。2014年8月4日,因炫富一夜成名、又因涉嫌聚赌和性交易而被刑拘的郭美美也在同样的场合忏悔长达20多分钟。这种未经法庭审判就让犯罪嫌疑人在国有电视台黄金节目时间“示众”的做法,实际上违背了法律,引起国际媒体的反弹。

  由于薛蛮子是华裔美国风险投资人,而且在他之前不久,英国风险咨询师Peter Humphrey被指控买卖私人信息而身穿亮橙色背心、双手被铐,在中央电视台道歉,因此路透社在以《中国的电视忏悔对经理人员而言是令人不安的新趋势》(《TV confessions in China an unsettling new trend for executives》)为题的新闻中,报道了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商人的担心:“外国和本国的经理们在中国国有电视台做出的一系列忏悔引发了生意圈对模拟审判的焦虑。”NBC新闻2013年9月17日的报道《被拘留的华裔美国人博主忏悔“不负责任”的网帖》(《Detained Chinese-American blogger confesses to‘irresponsible’online posts》),在导语中使用了“令人吃惊的(surprising)”一词:“中国国有电视台周日播出一条令人吃惊的视频,显示该国一名著名博主戴着手铐承认他在网上散布不负责任的信息——就在政府宣布对网络谣言实施新一轮打击后的几天。”之后重复这一质疑:“薛于3周前被拘留,罪名是召妓和集体淫乱,但是警方最初并没有提到他的网上言论。……薛被捕时,主流媒体声称他的罪名是聚众淫乱,而不是他的大V身份,但是现在薛在为不负责任的网帖忏悔,这和召妓无关。”BBC在报道了陈永洲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说:“最近好几个高知名度的嫌疑犯在电视上忏悔。公开忏悔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刑事法的一部分。BBC驻北京记者说无法获知这个认罪是否为被迫。专家说忏悔仍然都是被迫的,尽管今年早些时候对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了修正,禁止权力机构强迫任何人自我指控。”

  这种行为抹黑了中国国家形象,也给正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中国政府带来负面影响。

  “国歌礼仪”报道

  2014年12月12日,新华网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这条在中国本土未引起关注的新闻,却被一些国外媒体报道。12月15日,CNN以《婚礼不行,葬礼也不行》(《No weddings, no funerals》)为题,在用了一半篇幅报道事实之后评论道:“虽然这些规定中的某些听上去合情合理,但其他条款过于严厉,尤其是对于习惯听各种改编版本的《星条旗》的美国人来说。”用另一半篇幅报道“习近平在夏天访问委内瑞拉时,一个委内瑞拉的军乐队用新调子演奏《义勇军进行曲》,还增加了一个部分,并带有爵士风。这个委内瑞拉表演的视频在中国的赛博空间得到病毒式传播。”

  笔者在收录了全世界3000余份正式出版的报纸和杂志的Press Display数据库中,以“China,anthem”为关键词搜索,得到10篇直接相关的报道,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印度的媒体。虽然都不足200字,并主要以路透社的报道为来源,但是其不同的排版、标题和选择报道的内容颇可回味。例如美国的《Las Vegas Review-Journal》将这一新闻排在第14版“简讯”的右下角,同一版面的其他8条多为社会新闻、奇闻轶事;《Saturday Star》的标题是《国歌太高端,平民需谨慎(Anthem too lofty for plebs)》。关于中国的这种新闻,即便不是以调侃的语气讲述,也可以想见,在崇尚个人主义和言论自由的西方受众心里会投射下什么样的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