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导购 > “微议程”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微议程”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0-08-27 16:51:33 点击次数:198

摘要:“微议程”的提出对于研究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议程;困境;发展;出路;媒体环境

  摘要:“微议程”的提出对于研究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微议程”因其平民化、社会性、议题广泛等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议程的不足,可直接或间接对公众议程产生影响;但同时面临倾向性明显、过度议程等发展困境。通过对“微议程”概念、特点的详细分析,笔者认为,发挥传统媒体议程优势,结合技术支持、政府宏观调控是解决“微议程”发展困境的关键,也是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有效发展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微议程;新媒体;困境;出路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高宪春最早提出“微议程”概念,并对其产生背景、概念界定、影响方面做出分析,并着重对微议程、媒体议程、公众议程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笔者承认这种议程方式的存在,并认为该议程方式的提出对于研究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不适应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微议程”颇具倾向性,情绪化、过度议程、泛娱乐化现象明显,鉴于新媒体环境下其对公众议程的作用日益凸显,若不加以规避必将为议程设置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探寻“微议程”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困境并为其寻找出路势在必行。

  一、“微议程”概述

  1.概念解读

  微议程是“特定个体和社群通过新媒介技术平台传播、扩散形成的对特定事件、人物等较为一致的意见倾向”[1],它专指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出现后议程设置出现的新现象,反映特定个体或社群的利益和兴趣。从概念上提炼“微议程”得以形成的关键点:(1)新媒介技术平台;(2)有意愿参与的特定个体和社群;(3)较为一致的意见倾向,三者必须同时具备;即新媒介技术平台的支持是微议程形成的必要且客观条件,而较为一致的意见倾向则是它最终呈现的形式,参与主体由个体和社群担任。

  高宪春提出了四种激发源来解释一致意见倾向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他认为由某一特定事件激发产生的微议程大多经过如下过程:a当个体受到某一事件刺激后,便上传信息观点形成微议程雏形;b在社群内部通过意见碰撞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倾向,而后形成微议程框架;c与其他社群进行意见融合、碰撞,促使微议程进一步扩散;d借用新媒体环境的特性反复发酵,直至对媒体议程、公众议程产生影响[1]。但并不是所有的微议程均经过上述四个步骤,以网络大V、社会公知为代表的舆论领袖发表的观点、看法往往无需经过漫长的发酵过程,便可直接形成微议程,对媒体议程、公众议程产生影响;此外,针对传统媒体报道过的事件发表的观点、意见往往也较容易达成一致,对议程设置产生影响。因此,其传播过程较为复杂,具有跳跃性、可逆性,微议程带来的影响又可能反过来影响个体或社群最初的观点。

  2.“微议程”议题特点分析

  (1)议题广泛且具反常性。“微议程”关注的议题内容范围广泛,不受局限。特定个体和社群或因兴趣相同,或因彼此利益相同,而对特定内容有所关注;内容不受局限,媒体报道热点事件的再次发酵,个体或社群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个人或社群情绪的集中表达,敏感事件的观点讨论等都是讨论范围。而这些广泛的议题能够发酵成为“微议程”往往具有强烈反常性。本身具有反常噱头的事件在网民猎奇心理驱动下不断发酵、愈演愈烈。早前微博热议的“雷洋之死”、“富二代吃穿山甲”等议题均具备反常性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