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成因与治理引导
发布时间:2020-08-26 16:12:26 点击次数:207
网络谣言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主要诱因,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与引导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网络谣言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主要诱因,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与引导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安全。这是因为,网络谣言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催化作用:网络的特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提供平台,易于激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对受众进行引导和暗示,导致群众性事件的发生。杜绝网络谣言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网络应建立相应机制自我把关,同时发挥网民自治组织的力量。网络谣言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发生后,除了监管外,舆论引导要实现信息零时间传递、关注受众媒体素质提升等。
关键词:谣言;网络群体;引导;网络谣言;治理
【摘 要】网络谣言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主要诱因,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与引导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网络谣言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主要诱因,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与引导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安全。这是因为,网络谣言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催化作用:网络的特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提供平台,易于激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对受众进行引导和暗示,导致群众性事件的发生。杜绝网络谣言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网络应建立相应机制自我把关,同时发挥网民自治组织的力量。网络谣言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发生后,除了监管外,舆论引导要实现信息零时间传递、关注受众媒体素质提升等。
【关键词】网络谣言;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
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有谣言的存在。谣言传播的终极目标就是使众人信以为真。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看,谣言可以理解为既是一种信息的扩散过程,同时又是一种解释和评论的过程。从媒介现状来看,随着网络生活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谣言也成为当前社会流行的谣言和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源头,对社会诚信、公共秩序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本文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网络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成因与治理引导策略:
一、网络谣言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催化作用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运行机制处处体现着网络谣言的催化作用。
(一)网络的特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时的传播、海量的存储、方便的查询,互联网在提供便捷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使谣言的传播成本降低,为造谣、传谣提供了空间和通道。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功能强大,在分享海量信息的同时,网民往往认为信息是经网站核实过的,对信息的真实性往往深信不疑,这也误导了网民应有的理性判断。微博和微信出现之后,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获得信息也更加方便快捷。借助微博的技术环境和条件,谣言的危害性和破坏力也呈几何级数增加。
1.网络社会的匿名性易于激发网络群体性事件。有时,众多分散的谣言传播者决定了谣言的真正源头不易找到,来源的未知性无疑减少了传递网络谣言的风险,更容易导致未知的危害性和后果的不可挽回性。网络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常常挟带了传递者个人的情绪,是民众心理的一种歪曲表达。某些普遍或个别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遭到片面化的放大扭曲后,经由网民集体无意识的非理性传播,最终升级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的是经由网络酝酿甚至是网络媒体的炒作;有的是片面信息引发的网络群体心理所致,而网民这一群体通常不会对事件做出严密的逻辑思考及求证,他们大多数都只是看到了网络上单方面发布的描述或观点,即加以判断和评论。网络谣言之所以具有让人信以为真的传播效应,就在于这些谣言综合了人性多疑等诸多弱点。谣言不是凶器,但可以杀人越货。谣言总是带来恶果,又常被谣言传播者忽略。网络社会的匿名性在消除个体身份识别系统的同时也使得去等级化和个体化成为可能,这无疑滋生了群体的聚集。正如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曾指出的,“群体的基本特点,它与理性或智慧无关,而是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1]20“群体是如此遥远地背离了他们存在的依据,以至于让我们对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再也无法坚守自己的判断能力。”[1]16可以说,当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构成所谓的“心理群体”时,此时他们不再是原来的自我,也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他们会表现出迥异于个体的特征。
2.网络媒介与网络谣言的关系决定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运行特点。网络媒介滋生网络谣言,网络谣言对受众进行误导和暗示,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网络谣言对受众施加强大影响的路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网络将伪装后的谣言直接传播给公众。网络使得谣言传播范围扩大,并且使其合理化和权威化,谣言因此变得更令人信服。换言之,网络不负责任地以新闻的方式传播未加证实的信息,网络媒介本身就成为谣言的制造者,而且这种谣言是已经公开了的、获得官方认可的,就此而言,新闻本身就是谣言。网络即使不是制造谣言的罪魁祸首,也是推波助澜的帮凶。谣言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承认甚至宣传转而成为具有官方性质的新闻。谣言获得了大众传媒的“通行证”,便成了新闻。这种假象让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带有正义性和合法性,参与者觉得这是必然要采取的行动。
其二,网络谣言借助媒体信息传播的薄弱环节发力。新闻对于某个谣言过分关注,对其进行大量的批评报道和辩论,就使得这个谣言更加引人注目。这种行为的结果,不是打破谣言,就是更加扩大谣言的影响和显示舆论监督的薄弱。反之,大众传媒始终持沉默态度就是在变相鼓励谣言,使事实变得更加模糊不清,也会助长谣言的士气,使其更加肆无忌惮,也使得公众开始猜测谣言是否触及了媒介的敏感部位,因此更加关注谣言,促其传播。在此信息传播过程中,谣言如果没有被媒体打破,大规模的群体性行动必然会给媒体以有力回应。
其三,微博谣言的存亡体现了新媒体运行的特点。网络中如果爆出一起事件,必定围观者众多,其中总会有几个见证真相者,不同的看法和最新爆料都会对事件全貌进行很好的还原和补充。这时的微博不是制造谣言的地方,而是粉碎谣言的地方。反之,当微博传递未加甄别的信息甚至谣言时就会导致受众偏听偏信,还会引发群体性事件。这时的微博就不是消灭谣言的地方,而是滋生谣言的沃土。总的来说,微博只不过是一种信息传输工具而已,功过要看媒介所传递的具体信息性质和信息使用者的接收理解效果。在真相和谣言同时竞技的新媒体环境下,应当相信谣言的力量还不足以抗拒真相。围观者往往就是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参与者,这种围观是谣言的粉碎者还是谣言的传播者,直接决定了围观的性质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