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王君超:报纸“开天窗”考辨

王君超:报纸“开天窗”考辨

发布时间:2020-08-26 16:12:23 点击次数:181

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开天窗”,是由于新闻检查的原因而被迫抽去稿件,在版面上留下成片空白。在近现代的中国,“开天窗”一直被视为进步报人对抗新闻检查的手段。考察世界报纸发展史可以发现,“开天窗”也曾作为吸引读者参与和广告创意的手段。在网络时代,报纸电子版“开天窗”,则是对有关部门查处违禁内容的配合行为。从编辑学的角度来看,“开天窗”既是一种世界性的版面语言,同时也蕴含着媒体与权利博弈的政治意涵。因其符合视觉传播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因此具有正常版面难以企及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开天窗;留白;版面语言;新闻检查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开天窗”,是由于新闻检查的原因而被迫抽去稿件,在版面上留下成片空白。在近现代的中国,“开天窗”一直被视为进步报人对抗新闻检查的手段。考察世界报纸发展史可以发现,“开天窗”也曾作为吸引读者参与和广告创意的手段。在网络时代,报纸电子版“开天窗”,则是对有关部门查处违禁内容的配合行为。从编辑学的角度来看,“开天窗”既是一种世界性的版面语言,同时也蕴含着媒体与权利博弈的政治意涵。因其符合视觉传播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因此具有正常版面难以企及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开天窗;留白;版面语言;新闻检查

  【作者简介】王君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2014年7月19日,马航MH17航班坠毁的第三天,荷兰的新锐报纸NRC-Next在头版开了一个大大的“天窗”——整个版面不着一字。如果没有报头,就是一张原生态的新闻纸。

  该报是一家以深度报道和评论见长,以25-34岁的高学历青年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新锐早报,版面设计曾获2008第十届欧洲报纸设计大奖。尽管至今,该报也未对这一“天窗”所表达的准确含义作任何说明,但它至少表明了该报编辑部对此事“有话要说”和“欲说还休”的态度,并引起了舆论的关注。新闻史和编辑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开天窗”也随之被激活。

  “开天窗”定义新解

  何谓“开天窗”?一般认为:“报纸版面被迫抽去稿件而形成的空缺,是报纸抗议新闻检查的一种方式,报纸为了抗议某种检查或高压,又要读者知道真相,有意在版面上留下空缺,因形同天窗,故名。‘开天窗’最早出现于清朝末年。”[1]

  1911年10月11日,《国风日报》关于武昌起义和各省宣布独立的消息被清政府警方强制抽去。次日,该报头版出现的整版“天窗”上只印了一行字:“本报得到武昌方面消息甚多,因警察干涉,一律削去,阅者恕之。”但是,这是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开天窗”?仍需新闻史学界进一步考证。

  从世界新闻史的角度来看,西方有据可查的最早“开天窗”的报纸,是1690年9月25日波士顿出版的美国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众事件》(Publick Occurrences,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k)。该报的创刊号(也是终刊号)只有4个版,其中第4版即是整版空白,目的是“读者可以在传阅前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写上去”。[2]其动机并非像以上定义所说,是为了“抗议检查”,而是为了发动读者写“公民新闻”。

  这种做法直至今天仍然为一些报纸沿用。例如:2007年4月17日,《郑州晚报》A05版除左侧不足一栏的位置外,大部分的版面都是空白,只在空白的顶部有几行提示性的标题文字,希望华夏子孙在此处写下拜祖的祈福语。

  还有的报纸“开天窗”不是为了抗议,也不是吸引读者的参与,而是出于新闻职业道德的考虑,虚化不宜刊登的内容。2012年5月28日,烟台《今晨6点》的头版采用一半“开天窗”、另一半写实的新颖设计,处理叙利亚的一则惨案报道。在左半版的“天窗”中间,用几行小字表达了叙利亚32名儿童惨遭炮轰,“令人震惊的惨烈图片让我们不忍选择”的编辑部态度;右半版则是烟台文化广场上2000个中国孩子一起描绘梦想。该版版面虚实结合,视觉对比强烈,传播效果明显。

  在电子报时代,报纸“开天窗”的外延又有所扩展,即不再是一种抗议的手段,而是在刊有违禁内容的报纸无法收回的情况下,为了配合有关方面的要求,而在电子版(图形版或PDF)上进行技术处理,将违禁内容直接删除,留下空白,形成虚拟的“天窗”。很显然,从“开天窗“的性质上来说,这种做法已不是“抗议检查”,而是“配合检查”或者“屈从检查”,是一种“被开天窗”。

  2009年4月28日,曾经报道“400多万别墅大火”的《钱江晚报》、《都市快报》等报纸的电子版,因为删除一篇涉及某市公安局长的报道,相关版面集体“被开天窗”,也就是集体删除报纸上已经刊登的稿件,次日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

  还有的报纸将“开天窗”作为一种引人注意的手段。2013年底,法国的《解放报》在巴黎摄影博览会开幕当日“开天窗”,表达了“没有新闻摄影,报纸何其枯燥”的含义。

  但是,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开天窗”,其实质都是未能正常地履行媒体的告知功能,因此被视为“对公众新闻依赖的剥夺”。[3]以广告创意和读者参与为目的的“开天窗”当不在此例。

  至此,可以给“开天窗”下一个较为完整的新定义了。报纸“开天窗”,是指因为新闻检查被迫抽去稿件,或者为了吸引读者参与或广告创意,而在版面上留下的成片空白。因为看起来形同建筑物的“天窗”,故名。在网络时代,报纸电子版“开天窗”,则是被迫在报纸发行后,删除电子版上的违禁内容,从而在版面上留下空白。“开天窗”既是一种版面语言和吸引受众的视觉策略,同时也蕴含着媒体与权利博弈的政治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