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时代的“传播的偏向”及其文明特征
发布时间:2020-08-26 16:12:10 点击次数:117
泛在时代的“传播的偏向”及其文明特征。
关键词:泛在时代;传播;文明;媒介;Communication;互联网
泛在时代的“传播的偏向”及其文明特征
李沁,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电邮:qli20@yahoo.com。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 in Ubiquitous Era and Its Civi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Dr. Li Qin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a research professorship at the Research Center of Journalism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Email: qli20@yahoo.com.
th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哈罗德·伊尼斯( Harold Innis ) 在其传播学经典著作《传播的偏向》( 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 ) 中提出传播和传播媒介都具有偏向性,“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媒介的性质,影响文化的偏向性。根据传播媒介的特征,某种媒介可能更加适应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笨重而不耐久,不适合运输;有的媒介也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他因此把媒介分为两大类:有利于空间上的延伸的媒介和有利于时间上延续的媒介。并据此提出,传播媒介的性质往往在文明中产生一种偏向,这种偏向或有利于时间观念,或有利于空间观念。
《传播的偏向》出版于 1951 年,距今 60 多年。当时伊尼斯按照传播媒介的形态和性质对世界文明做出十个分期,从苏美尔文明开始,途经中国纸笔时期文明、印刷时期的文明、电影时期的文明等,截止于广播时代,他欢呼广播的到来让人们某种程度上重回到口语时代,也即时间和空间均衡的文明。
尽管伊尼斯提出了技术是传播偏向形成的导因,但麦克卢汉( Marshall McLuhan )在《传播的偏向》序言中也指出伊尼斯研究有时出现的混乱:“他把广播和电力技术误认为是机械技术模式的进一步延伸 …… 突然之间他从广播的听觉世界转入视觉世界的轨道,把眼睛和视觉文化的一切集中化力量都套到广播的头上。”麦克卢汉为伊尼斯扼腕叹惜道:“否则,他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新型电子文化模式。” ( 哈罗德 · 伊尼斯 ,2003: 麦克卢汉序言 5) 麦克卢汉沿着伊尼斯关于传播视觉和听觉的偏向思路,发展出媒介是人身体的延伸的理念,并因之认为自己找到了新型的电子文化模式。本质上,麦克卢汉正是利用“传播的偏向”作为文化分析工具,来描述一种新兴的电子文化模式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形态。
麦克卢预测性地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可以说正是站在伊尼斯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但是麦克卢汉所谓的“地球村”是基于广播电视技术,没有看到互联网进入民用并与人类生存环境完全融合的景观。互联网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之以前所有媒介发生根本性变革。尤其是进入泛在传播时代,其传播模式是沉浸传播,在时间上无时不在,在空间上无处不在,时间与空间二者,较之广播时代更为均衡。那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是否还存在“传播的偏向”?如果没有偏向,那“传播的偏向”这一理论工具是否过时?如果有“偏向”,那么互联网文化的偏向是什么?
也正是在《传播的偏向》这本书的前言,伊尼斯写道:“社会学家有责任去检测其工具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他受到诱惑想完全抛弃这些工具的时候。” ( 哈罗德 · 伊尼斯 ,2003: 作者前言 9) 本研究正是秉承这一精神,来对“传播的偏向”这一研究工具进行批判性和发展性探讨。尽管基于技术的研究近几年常被当作“技术决定论”而加以批判,但技术导向的研究在这个以技术为核心支撑的网络社会,绝对有其作为社会发展认知工具不可替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