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导购 > “成风化人”的辩证关系研究与传播学思考

“成风化人”的辩证关系研究与传播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0-08-25 15:49:46 点击次数:292

【摘要】在现实的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中,如何准确地把握“成风”与“化人”的辩证关系,需要从世界观角度审视、从方法论角度入手,找到两者事物之间以及事物的两面性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内在逻辑,以遵循规律、合乎逻辑的渠道和方式,实现“成风”更好地“化人”的目标。三、现代传播学视阈下“成风化人”的功能性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作为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传播学,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路径、传播效果上都在发生变化。发挥“化人”效果,就要在新闻传播和舆论中,以全过程的创新引领舆论、引导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实现“成风”功能的生活化,使蕴藏在普通民众中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创新实践充分开展。

关键词:成风化人;新闻舆论;传播;人民;形成;风气;文化;创新;实现;世界观

作者简介:

  【摘要】在现实的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中,如何准确地把握“成风”与“化人”的辩证关系,需要从世界观角度审视、从方法论角度入手,找到两者事物之间以及事物的两面性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内在逻辑,以遵循规律、合乎逻辑的渠道和方式,实现“成风”更好地“化人”的目标。从传播学的视阈出发,研究“成风化人”的辩证关系,实现“成风化人”的落细、落小、落地、落实,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时代重任和责任担当。

  【关键词】成风化人;关系研究;传播学研究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用“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结中外、沟通世界”48个字,对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旗帜鲜明的职责要求和使命阐述。[1]其中“成风化人”作为一个成语,是第一次出现。四个常用字、一对动宾结构,这样的提法和表述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

  一、“成风化人”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性

  唐代的白居易站在历史与未来的宽广视野下,在一千多年前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是集纳往昔的古训,又是面向未知的睿智,是历代智者贤者富于文化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意味着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观照,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从文化的角度探究,“成风”一词最早见于韩愈的《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一文中,意思是为形成潮流、成为风气,也可以解释为倡导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化人”一词则出现得更早,初见于《列子?周穆王》一文,本义是指修道人、仙人,引申为一个人将另外的人感化或者让人信服。

  时序流转,文有新意。在现实生活中,“成风”与“化人”的词义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和提升。在当今社会,成风,就是倡导树立一种社会风气。化人,就是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成风化人”的总体意思就是通过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来影响带动、教育感化社会大众。推而广之,“成风”的“风”是正气清风,是时代之风、社会之风,包含着明显的时代精神和人文蕴意。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化人”作用,简而言之,就是让人在如沐春风中得到成长和熏陶。

  处于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今时代,社会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特性、特点特色正在形成,对新闻舆论和思想意识提出了最新鲜、最美好的要求和期望。“成风化人”一经提出就引发社会反响,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点赞,原因在于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创新和蕴藏的丰富时代内涵。“成风化人”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多的是一种殷切嘱托、一种深情厚望。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必须要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在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传播活动中致力于实现的一种高远境界和切实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