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百科 > 媒体融合不能“貌合神离”

媒体融合不能“貌合神离”

发布时间:2020-08-10 03:31:06 点击次数:266

2014年被认为是媒体发展的转折年,将以“媒体融合元年”为标志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2015年新年伊始,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指导下,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于1月1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以“深化改革推动媒体融合建设 新常态下促进新闻文化发展”为主题的专题学习座谈会。

关键词:传统媒体;中国新闻;传播体系;发展;理想目标

作者简介:

  2014年被认为是媒体发展的转折年,将以“媒体融合元年”为标志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2015年新年伊始,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指导下,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于1月1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以“深化改革推动媒体融合建设 新常态下促进新闻文化发展”为主题的专题学习座谈会。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孙家正出席会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等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在会上致辞,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惠生等在会上讲话。为进一步探讨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媒体融合问题,记者采访了场内外专家学者。

  未来的媒体必定是“融媒体”

  据新华社新媒体中心2014年7月下旬发布的报告《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3—2014)》显示,2014年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成为当今传媒发展的主潮流。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化发展成为中国新闻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社交化的主旋律,是传统媒体应对数字革命和新兴媒体挑战,适应全球传媒格局变化、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未来的新闻出版业将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全新业态。”吴尚之在讲话中指出。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认为,未来的媒体必定是“融媒体”;媒体融合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其国际背景是新技术的兴起;在当前环境下,融合做得越好媒体越受欢迎。2013年以来,《光明日报》通过成立融媒体中心、开辟“新媒体一日”栏目等手段,对互联网思维与一体化思维进行积极探索与思考,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研究、宣传的平台。

  目前来看,不少专家认为国内业界多是直接把传统媒体的表现形态与内容搬到了互联网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媒体融合,充其量只是貌合而神离,但近一年来不少媒体正在积极探索适合互联网技术的新的新闻表现形式。

  2014年以来,中央主要媒体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进行了诸多探索。目前,《人民日报》的传播方式已扩展到报、网、微博、微信、二维码、电子阅报栏、手机报、手机网、移动客户端、网络电视等10种载体,其微信、微博客户端的成功运营更是在传媒圈引起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也立足各自优势,大力推进媒体融合。上海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等也进行了各种有益探索。

  为全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已锻造形成报、刊、出版、馆、网、库、学术评价等七位一体的学术传播体系,通过大力探索媒体融合的新机制、新样态,进一步提升了学术传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