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新媒体与社会:变革与发展 ——第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双边对话综述

新媒体与社会:变革与发展 ——第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双边对话综述

发布时间:2020-08-10 03:31:06 点击次数:299

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谢耘耕工作室、全美中国研究联合会、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目前联合举办了“第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双边对话”,国内外学者齐聚共论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关键词: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社会发展;舆情研究;全球论坛;传统媒体;媒体融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明哲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杨慧芳系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硕士生。

  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谢耘耕工作室、全美中国研究联合会、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目前联合举办了“第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双边对话”,国内外学者齐聚共论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坚守与变革

  新媒体从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媒体运营等多方面对传统媒体产生影响,就具体媒介平台而言,传统影视、报纸、书籍无不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智锋教授以微时代影视艺术变迁为主题,探讨了微电影对传统影视四个层面的影响:首先,影视美学之变。今天的影视美学观变成微小、便捷、草根、互动和娱乐。其次,影视艺术技术之变。影视制作从二维主导变成了三维主导,从单向度的我做你看变成双向互动,从单一的电影院或电视荧屏形态变成了多屏、跨屏传播形态。再次,生产格局之变。电影制作的门槛降低,大众参与时代的网络民主在影视制作领域得到真正体现。最后,影视教育之变。今天的影视教育更侧重提高学生的整体媒介素养,而不仅仅是具体的电影制作、传播方法。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从财经媒体角度切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财经媒体的“变”与“不变”。一方面,财经媒体价值链和媒体版权保护受到新媒体影响发生了改变。第一,财经媒体的基本采访权不再仅由专业记者掌握,受众同样可以发布新闻;第二,传统财经媒体的报道时效受到挑战;第三,由于各类媒体纷纷抢夺受众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广告商重新选择媒体平台投放广告,财经媒体的广告收入降低;第四,单一媒体的版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门户网站是否应该向传统媒体收取广告费等问题存有争议。另一方面,财经媒体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即受众消费的财经信息仍主要依靠主流的财经媒体,集品牌效应、深度报道、集体生产、议题设置功能于一身的财经媒体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新浪网副总编辑孟波从传统报纸面临的问题着手,主要从新闻生产、品牌推广两个方面提出了报业整体转型可能的方向。新闻生产方面,首先,报纸应明确定位,专注某一领域的积累;其次,报纸记者应用多元化形式呈现新闻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再次,新闻报道周期应由每天报道转变为全天报道,利用新媒体提高报纸的时效性;最后,新闻生产模式应由原创走向众包,依靠受众力量进行新闻报道。品牌推广方面,首先,树立“用户为王”的理念,为用户提供可定制服务;其次,根据不同媒介的传播优势进行内容传播,实现纸质报纸、网站、客户端的良好互动;最后,打造多元盈利模式,对版权内容实现二次售卖。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官建文认为,报纸的生存最终取决于受众需求。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一种媒介能替代报纸的形态,也许未来报纸的印刷版不会存在,但是电子介质的报纸形态、版面语言也许仍会存在。

  阿里巴巴《天下网商》执行总经理叶挺同样认为以纸张存在的报纸形式可能越来越少,但是报纸可能以不同的媒介形态存在。他还对受到冲击较严重的实体书店的生存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实体书店不会消亡。因为实体书店的阅读体验与电子阅读有所不同,实体书店的消亡与否不取决于行业本身,而取决于行业领头者是否能够根据行业的变化适当地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