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联播》播音质量现状探讨
发布时间:2020-08-25 15:49:43 点击次数:117
摘要:中央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联播节目,是各级政府开展宣传的主要平台,相对来讲比较严肃和规整。
关键词:新闻联播;播音质量;播音员;播音;心理
作者简介:
【摘要】中央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联播节目,是各级政府开展宣传的主要平台,相对来讲比较严肃和规整。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情绪、价值观趋向、审美心理等各个方面复杂、多元而善变。在这种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无论在播报方式、主播造型、观众体验等方面都应更加注重传递主题的个性、活力,增强播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着重对一线新闻播音员应该重视和改进的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闻联播;播音质量;语言规范;心理准备;分寸感;得体的镜头感
一、引言
因笔者工作的关系,时常观看中央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联播节目,以央视《新闻联播》和地方各级《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消息类电视新闻是各级政府开展宣传的主要平台,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以政令社论、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及艺术、民俗风情、民生民情居多,相对来讲是比较严肃和比较规整的,来不得半点马虎。长期以来,《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给人们的印象是:正襟危坐、字正腔圆、规范庄重。而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情绪、价值观趋向、审美心理等各个方面复杂、多元而善变。在这种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无论在播报方式上,还是在造型上都要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注重传播主题的个性与活力的呈现。新闻主播在准确有效传达信息的基础上将声音、形象和表情达意的情感有机融合继而鲜明生动地传达给观众与观众愉悦共鸣,来增强播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
在“互联网+”、跨平台、多屏幕、全媒体融合的大视频生态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的各级广播电视台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因而电视节目主持人将面临最大的挑战。依附于节目的新闻主持人的优劣也就决定了节目的质量、传播面、影响力及收视率等,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声形俱佳、相对稳定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笔者观察各台新闻节目,对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感受。以中央台海霞、康辉为代表的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精准大气,表现出了黄钟大吕的国家形象和气质,但也有一些地方台个别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年龄小、阅历不够、基本功不扎实;还有些年轻主持人政治素质欠佳,敬业意识、“大局”意识不强,缺乏工作热情和激情,只求完成工作,不注重播报质量和效果;还有的认为“美丽、漂亮,只要好看就行”,不分节目类型,一味追求外表的时尚光鲜等都是现阶段新闻播音从业人员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且应该重视和改进的。笔者就此从一线新闻播音员的经历出发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播音质量及工作要求作一探讨,以与同道共勉。
二、落实语言规范是新闻主播的义务
任何一个新闻媒体的新闻联播类节目一定是要准确、严谨、简明,新闻形式的严谨和内在的力量让诸多热爱新闻播音的人一直在不懈努力坚持着,它的特殊性让从业者如履薄冰且锱铢必较,这就需要播音员必须用规范庄重、字正腔圆的播报功力去传播,展现出过硬的业务素养。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语言内部技巧、外部技巧的有机结合运用,准确规范、清晰流畅是对新闻播音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新闻主播的义务,是其专业发展的灵魂,任何时候都要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然纵观各地方台新闻节目,每天或多或少都有念错字、语意不明、重音选择不妥、轻重格式不对等现象发生,这对每一个在职的新闻播音员提出了更细致、精准的职业要求,因为语言规范就是主持人的职业操守,这毫无异议。
三、新闻播报发声的心理准备至关重要
语言是“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2]而产生的,人际交往中的这种“非说不可”的冲动就构成了声音发出之前的“心理预热”,心理充分预热的过程会自发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吐字、制声、共鸣等发声器官,帮助自己达到说话的目的。播音发声和人际传播一样在发声之前要充分进行“心理预热”,挖掘声音发出之前的内心冲动,让稿件的播读和观点的传达变得“非说不可”,使播音员的声音更入耳、更入心[3]。目前,有不少播音员在播报时“见字发声”,没有语境,没有交流,没有创作,语意不明,主次不清,逻辑散乱,同样一篇稿件,有“播讲欲望”的和有“心理预热”的结果截然不同;不同的播音风格的心理预热过程融入其中会显示出不同的特色,这就是播音创作的过程。
影响播音发声的心理预热包括诸多因素:1.首先身份认同,身份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包括用声的差别,播音员应该清楚地知道“我是谁”,播音员主持人是代表电台电视台乃至于代表党和政府讲话,应当鲜明地强化大众传播意识,从“新闻人”的身份出发思考问题和调整自己的声音,这种心理预热就是自身的身份认同,有了身份认同的判断才能体现出好恶态度;2.立场态度是对于人说话而言,有态度是实现言语交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播音员基于自身传媒人、新闻人的身份和所处立场,对播读、谈论内容的看法、态度表现出倾向立场也是发声前的心理预热,它会使声音的使用更有指向性;3.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播音员的发声动机即“我为什么说”,也就是说通过表情达意引导受众认同自己所传达的情感和观点,并影响观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朝着主持人引导的方向转变,实现声音的“影响力”。除了有影响力还必须有信念,强烈的信念不仅是坚定地相信自己,还希望影响别人的信念,充分地做好心理预热,这样发出的声音才有依据和章法,也就更容易吸引观众。
四、新闻语言分寸感的把握是好的播音的关键
播音主持是新闻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把握分寸显得尤为重要,这事关传播目的的准确性和信息接收的有效性。播音主持人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二度创作时,对稿件的各个要素都要拿捏得确切适当,要体现分寸感,把握得“过”和“不及”都是对信息的错误传达容易造成受众对信息的误解,直接关系到国家、各级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
分寸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基调、情感、用声。播音创作者都知道基调是整篇稿件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态度,是播音主持创作中首先要明确的,一篇稿件是欢快还是高亢,是深沉还是悲伤,做为创作者要运用自己的直觉、感受、思维去把握,揣摩出写作者的思想意图,正确地传达作者意愿,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既尊重原作又能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在具体工作中,有些播音员表现出来的是基调不明或不妥,这就需要播音员多播、多听、多感受。
播音主持的创作离不开内心感情的触动,我们说“未成曲调先有情”在主持人张口未出声之前心里要先充满感情,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是播音创作的灵魂,要做到真情实感,而不是为文造情、无动于衷。情感的抒发也需要有分寸感,情感分寸主要表现在播读中情感在外溢时的理性控制,要做到诸如“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感情要处理得恰到好处、收放自如,让观众得到真正的审美享受。分寸的把握还体现在起调高低、对声音虚实等技巧的运用上,不同内容、场地、环境、距离等都要进行不同程度地衡量,才能传递出清晰、优美、舒服的声音。电视是声画结合,用声还需注意与画面的结合,不要让声音游离于画面之外而显得突兀,配音时,音量高一点还是低一点,离话筒近一点还是远一点,都关系到声音传出来的美感和质量。播音主持创作还需要重视人的价值,注重人文关怀,有的播音员在节目中总是展示所谓“完美”的一面,端着架子,不以“普通人”的面貌出现,往往自我陶醉疏远了受众[4]。这就是没有把握好分寸感,没有体现出创作者的人文关怀精神。还有在平时的新闻采编工作当中,有些时候因为稿件较急或稿件来得晚,通常记者只要求赶快配音,要速度快,结果导致播音员疲于应付工作播成了流水账、两张皮的结果,因此,既要有速度、有感受力,又要把握分寸,需要播音员反复实践体会,不断积累处理稿件的能力,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功力,这样才能敏锐把握“度”而收放自如,让播报更富有传播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