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行业10年蜕变!再迎怎样的关键转折点?
发布时间:2020-08-10 03:31:05 点击次数:262
经过十年发展,网络舆情行业再次迎来关键转折点。未来将何去何从?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秘书长杨斌艳谈了她的观点。下面,传播君为你划重点!
1
传播君:您如何看待十年来网络舆情行业的发展?
杨斌艳: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情行业对于自身社会作用、功能和定位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
2008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和艾利艾舆情机构的成立,被看作是网络舆情行业发展的开端。2013年,在大数据概念的冲击和流行下,网络舆情行业集体向大数据行业靠拢和转型。2018年,通过人工智能和算法的概念来进行舆情行业的包装和推广已经到处都是。
按社会作用和功能的认知、定位,网络舆情行业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
阶段1:2008-2012年
以负面热点事件监测为主的阶段
网络舆情的概念基本上是从2009年开始在社会和公众层面被知晓,而在此之前的2004-2006年间,网络热点事件(负面社会事件为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它以政府推动的网络问政为大背景,很多认为受了不公待遇的人或群体寻求通过互联网途径曝光事件,获取关注,并进一步推动问题的解决。
网络舆情行业发展的初期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这样的惯例,主要表现为两大特色:
一是通过热点事件进行监测;
二是大多关注的是负面事件。
通过对网络热点事件的数据监测和抓取,进行网络热点事件传播历程的跟踪,并试图分析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和发展规律。
虽然这一时期已经构建了网络舆情行业的产业链、参与主体、服务模式等,但所有网络舆情公司和业务的面貌、产品、服务模式、运营等都较为同质化。在这种同质化模式下,如何阻止负面热点事件的广泛传播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各舆情公司比拼的关键,灭火、黑公关等也因此产生。很多舆情公司甚至通过数据造假、榜单等进行欺诈要挟、不正当竞争和扭曲发展,使得舆情行业鱼龙混杂,名誉受损。
阶段2:2013-2017年
网络舆情行业多样化发展的阶段
一是,对于舆情认知的突破和拓展。
如:从只专注负面事件拓展为对网络空间社会热点的关注和讨论;对于UGC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不同平台传播特征和内容的差异化处理和认知;从单个事件监测到话题监测的拓展;从横向的多领域舆情到垂直领域舆情的深耕;等等。
二是,舆情行业多主体的参与和竞争合作模式的变化。
最初,技术公司更多的只是完成数据抓取和提供分析工具,而传统媒体才是报告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两个主体一起合作完成了网络舆情行业的产业链的建设,并且互相渗透业务,慢慢开始互相竞争。在此阶段,BAT等大公司开始参与舆情领域的竞争,其强大的技术背景和资源很快推动了舆情系统和一些舆情报告的免费,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三是,网络舆情行业理念、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发展。
多主体参与也推动了企业、科研和政府的合作和协商,它在为网络舆情行业注入新的理念和认知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发展。而这也是行业内企业优胜劣汰的一个过程。
阶段3:2018年之后
舆情行业迎来又一个关键转折点
一是,挤掉了大数据等概念的花哨名头,沉淀下来在舆情行业做事的企业,开始重新思考舆情的社会价值和功能,重新梳理大数据服务舆情行业的前景和潜力。
二是,通过舆情研究领域的努力和探索,舆情的社会价值以及大数据挖掘的服务行业价值再次被准确和深度认知,从而形成了踏踏实实做事的共识,发掘出如何用舆情大数据服务社会和行业、社会舆情如何为网络正能量建设服务、网络舆情监测和研究如何为社会治理和政府转型服务等持续深度探索的方向。
三是,重新认识网络抓取舆情数据的局限性和有用性,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和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网络舆情和网络抓取大数据的有效性。
1、“网络舆情不等于民意”的概念被广泛认知,在此认知下,社会公众尤其是相关部门应该消除不必要的焦虑。
2、网民情绪、社会心态概念的注入,使得情绪往往成为舆情发酵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把舆情的研判、处置和预测置于社会心态的大背景下。此方面学界理念的倡导、研究的推进,对于网络舆情行业和政府管理起到了很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3、舆情处置和研判中,行业专家、领域内专家、政府管理部门、媒体、网络平台等协调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舆情是复杂的体系,任何想简单处理的想法和实践都是高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