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的若干规律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的若干规律

发布时间:2020-08-25 15:49:40 点击次数:124

随着中国社会全面进入风险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重大新闻事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平台,不仅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议程设置的功能,还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会话语空间的释放;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群体共识的达成,并与传统媒体形成微妙的互动关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博起着独特的传播作用;其传播的情绪化、群体极化、反体制化特征明显;因其参与面广、传播及时快捷、关注度高,所以更加难以控制。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微博传播;危机管理;传播;传统媒体;群体;危机

作者简介:

  【本文提要】随着中国社会全面进入风险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重大新闻事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平台,不仅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议程设置的功能,还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会话语空间的释放;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群体共识的达成,并与传统媒体形成微妙的互动关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博起着独特的传播作用;其传播的情绪化、群体极化、反体制化特征明显;因其参与面广、传播及时快捷、关注度高,所以更加难以控制。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微博传播 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06

  随着中国社会全面进入风险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媒体所起作用至关重要。这里的媒体,当然包括网络新媒体;而微博正是其中影响最大、参与最广的一种新媒体。虽然经过2013年8月以来“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的洗礼后,“微博意见领袖发博量整体下降,但公务员、律师、作家、学者等群体人均每日发博量上升”;虽然“博文内容涉及政治话题减少,更加倾向于法制主题”……但“少数微博意见领袖参与舆情事件的热度”却有所上升。①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作为一种更具媒体属性的网络平台,其独特作用和特殊影响,是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仍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涉及到一个地区、一个阶层乃至广大地区、多个阶层甚至整个国家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和情感体验,所以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尤其值得关注。

  通过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实践的长期观察,结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呈现某些特殊的规律。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规律的研究,可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治理提供借镜。

  一、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的重大影响

  在一些影响力广泛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如国内的“钱云会案件”、“7·23甬温线铁路特大交通事故”、吉林德惠禽业公司“6·3”火灾爆炸事故、“马航班机失联事件”,再如国外的“英国骚乱”、“突尼斯事件”、“埃及抗议”等,无不有微博(推特)的介入。“随着微博的普及,其在互联网社会行动的组织、传播与呈现方面日益表明,微博不仅仅是一种新媒体技术,它凭借信息传播、关系建构、行动组织、舆论影响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互联网社会行动中折射用户的情感与诉求,将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虚拟群体与现实网络相互交融推进了一步。”②

  有学者以“7·23甬温线铁路特大交通事故”为例,专门研究了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巨大影响力,认为微博不仅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平台,还具备议程设置功能,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会话语空间的释放和群体共识的达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主流媒体的作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③

  首先,微博成为重大新闻事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平台,以及民意收集和展示平台。比如,在“7·23甬温线铁路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微博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中成为了各类信息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事故发生仅4分钟后,微博就开始第一时间发布事故信息,随后微博用户们对于事故情况的描述、现场救援的直播以及相关救援信息的传递不仅展现了微博作为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重要报道平台,更体现了微博作为民意收集和展示的重要场所的特性。另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3)》蓝皮书显示,微博“不仅成为重要的信息源、信息桥,而且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其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不断提升。当‘反腐倡廉’成为中国微博上的主旋律的时候,中石化、故宫、中国红十字会等央企和有关机构不幸撞到‘枪口’上,成为被网民集体调侃挖苦嘲笑并层层剥光衣服的‘弄潮儿’”。④

  其次,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议程设置的功能。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媒介人⑤队伍的不断壮大,舆论的发生机制和内容、语境都发生了变化,旧的传播格局渐被打破,新的舆论传播机制正在形成。从信息发布主体和途径看,目前国内已形成两种不同的议程设置模式:一个是各级党委、政府依托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自上而下主动发布信息和解读信息而形成的“传统议程设置模式”;另一个是网民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自下而上发布信息和表达意见的“网络议程设置模式”。而后一种模式随着微博的兴起,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显现得更为明显。“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到舆论监督利器,微博已经悄悄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作为一个强大的舆论场,微博正全面参与并影响着现实世界,其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已不局限于简单的个体事件,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让强势一方做事时不得不考虑民众的反应,微博所推动的是整个社会的生态平衡。”⑥

  第三,微博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会话语空间的释放。⑦个人信息获取和发布能力的提高,推动了信息的自由流通,进一步消解了传统媒体主导下的社会话语权和信息传播权的中心化状态。传统的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只能依赖政府部门官方的信息或者相关救援人员的信息,并且多数情况下由于条件的限制,媒体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随着微博的兴起,许多事件亲历者会自动地通过微博来传递第一手信息,使得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同时使更多的声音得以传递,大大拓展了社会的话语空间,使某些过去“沉默的声音”得以浮出水面。

  第四,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群体共识的达成。微博的信息传递,有助于构建社会成员间互有勾连的圈子,达成群体的共识。不同的人共同关注、了解某一话题,并且还知道谁在共同了解,这种共识能够产生群体间的认同和归属感。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私人社交群体与公共领域的新闻议题的有机融合。比如,在“7·23甬温线铁路特大交通事故”的信息传播中,来自事故亲历者及其家人朋友的微博被不断地转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博传播者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共鸣。

  第五,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与传统媒体形成了微妙的互动关系。鉴于对微博强大传播力量的深刻认知,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自觉地与微博等新兴媒体进行融合,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阻挡。一方面,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的许多信息来源于传统媒体,经由微博的扩散,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得到放大、扭曲或过度诠释,从而产生某些违背传统媒体初衷的传播效应;另一方面,传统媒体逐渐将微博作为自身推广和沟通的平台,将微博作为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通路之一。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从微博上挖掘资源,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后续深度报道。一些传统媒体突破传统,利用微博进行采访,例如在“7·23甬温线铁路特大交通事故”中,就有大量的记者通过微博寻找各种信息来源以及采访对象;反过来,记者在现场采访后所发布的信息又成为微博下一轮转载的热点。新旧媒体之间这样的互动关系十分复杂微妙,两者共同构成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