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电视新闻中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8-24 14:46:34 点击次数:248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声音和画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两者功能不同,互为补充,声音和画面应该是有机的整体。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观众对于画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关键词:电视新闻;观众;音乐;拍摄;解说词
作者简介:
【摘 要】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声音和画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两者功能不同,互为补充,声音和画面应该是有机的整体。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观众对于画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期声、现场声、音乐等声音元素也被更为广泛的使用在电视新闻里。电视新闻的画面和声音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必须将二者有效结合,相辅相成。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针对画面和声音有机结合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声画关系;有机组合
电视新闻节目中声音和画面是两类重要的信息传递元素,声音提供给观众听觉方面的信息;画面则提供视觉信息。然而两者并不是简单的粘贴在一起,这两大体系必须要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必须要对电视新闻的声音和画面之间的关系处理恰当,让它们各自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产生1+1>2的效果。
一、优化画面
传统观念认为电视新闻画面侧重纪实,只要求画面清晰、新闻主体突出,构图准确就可以了,对画面的美感没有过高要求。甚至有观点认为,新闻镜头如果过于完美,则容易被观众怀疑为摆拍,从而丧失新闻的真实性。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拍摄设备越来越先进,拍摄手法越来越多样,观众对于画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视新闻的镜头也应该在真实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追求美感。例如,陕西广播电视台2016年5月推出的《湿地重生——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园》大型系列报道,就将记录片的画面拍摄手法与新闻报道的新闻性故事性相结合。整个系列采用新闻的讲述方式和唯美的镜头语言。采取了无人机航拍、水下拍摄等特殊拍摄手法,不仅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还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所以说,对于电视新闻的画面美感,受众是有要求的,观众希望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同时也欣赏到优美的画面。然而,电视新闻的画面,应该分为一般新闻和突发新闻区别对待。地震、火灾、洪水等突发事件,记者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第一时间抢拍新闻现场,报道事件进展。这时如果过度关注镜头的拍摄角度、光线等显然可能错失新闻事件的关键镜头,此时用最快的速度清晰地记录新闻现场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突发事件的画面要求是清晰和尽可能多。有时,由于记者还没到达现场,新闻中甚至完全可以使用非专业人士,例如热心观众提供的画面,此时的画面即便摇晃、或者构图不合理,甚至新闻主体都没有在显著位置,但是只要拍到了关键环节,这种画面都是无比珍贵的。另外,对于可以预测的新闻画面就应该借助多种拍摄手法,保证视觉美感。比如天气的变化、物价的变化、经济发展解读等这些新闻,记者提前策划镜头是完全有条件有时间的,这类新闻记者就应该追求实现画面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电视新闻要不断优化画面质量,具体方法有运用光线、选择构图方式、采用蒙太奇剪辑手法等。
1.优质的电视画面在光线方面一定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尤其是新闻节目里,要将光线的表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画面的清晰程度以及信息的准确性,让观众产生视觉震撼,从而有效的感染观众的情绪,在不同的场景中要选择适当的光线类型来使用,实现不同的叙事效果[1],例如在专家采访,就可以通过面光、轮廓光、眼神光等修饰类光源,增加人物的立体感。当拍摄高温天气新闻的画面,就可以利用光圈、焦距等元素的配合展现热浪滚滚的景象。
2.要保证画面构图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新闻画面中构图是基本的章法,画面不仅要将新闻事件展现出来,还要对其中包含的深刻思想进行挖掘,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合理的规划新闻画面中人物所处的位置并进行处理,这需要各种构图章法的应用[2]。例如,要将新闻主体放在画面最突出的位置,但画面不能只有新闻主体,还应有前景、背景和留白。很多新闻采访画面都是被采访对象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为了防止画面过于单调呆板,可以用摇曳的树枝作为前景增添画面的生机和动感,或者用美丽的山景、河流、湖泊作为背景,让采访对象和背景构成和谐的山水画。即便在办公室、家里,也要避免单调的白墙作背景,可以选择书柜、绿植等增添画面的颜色。
3.采用蒙太奇的剪辑手法。特别是利用对比蒙太奇大小景别跳跃式衔接的方式,具有极强的增加画面冲击力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中都在使用蒙太奇剪辑手法。有的典型人物的报道,甚至从环境大景一下子跳到人物局部特写,这样的组合方式能够突出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声音的合理应用
完美的电视新闻要将声音和画面配合协调好,只保证画面优美却没有好的声音做配合的话,也是不能保证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的,所以要以新闻内容为依据来合理运用声音。
1.电视新闻中音乐的运用。以前,有观点认为新闻不应该配音乐,配音乐会影响新闻的严肃性和真实性。然而,随着人们对于信息多样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如今配乐已经成为了非事件性新闻的常态。当然,并不是每条新闻都适合配音乐,配不配音乐,配什么音乐,应该根据新闻内容选择。例如5?12汶川大地震中很多非动态性报道都运用了音乐。在表现灾难的无情时,可以选择低沉的音乐;而展现救援工作的紧张有序时,可以配节奏感强的音乐;当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时,衬乐可以用舒缓温暖的旋律,适当的音乐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然而,在报道救援最新进展或者领导察看灾情、慰问群众等动态事件性内容就不适合配音乐。再比如,在成就性报道中,部分运用音乐现在也比较普遍。例如,总结“十二五”各行业发展的报道中,可以在罗列数据时增加音乐的元素,防止单纯引用数字的枯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2.电视新闻中现场同期声的运用。电视新闻篇幅都不长,节奏较快。由于时长的限制,不可能全部使用现场同期声,而且现场同期声过多新闻的节奏就会拖沓。但是,完全不使用现场同期声,整条新闻的节奏单一,没有变化。并且,现场同期声会增加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电视新闻应该有选择的使用关键的现场同期声。例如,报道“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新闻。发射的时间、地点、航天员姓名、飞船的特点等内容由解说词完成,而最关键的发射瞬间应该运用现场声。“倒数、点火、升空”这些现场声是独特的,更是观众所期待的,这些现场声的运用能立刻将观众带入新闻现场,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对于人物报道,人物采访的同期声可以起到升华新闻主题的作用。在解说词讲述人物故事之中,时不时插入一两句精彩的同期声,既可以增强感染力,又能真实展现人物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