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自媒体”之辨析
发布时间:2020-08-24 14:46:28 点击次数:96
摘要:“自媒体”是一种“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而非通常意义上的媒体。一些传统媒体把自媒体当作竞争和效仿的对象,并采用这些“媒体”争夺眼球、吸引“粉丝”的手法,导致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错位。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摘要:“自媒体”是一种“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而非通常意义上的媒体。一些传统媒体把自媒体当作竞争和效仿的对象,并采用这些“媒体”争夺眼球、吸引“粉丝”的手法,导致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错位。
关键词:自媒体 传统媒体 传播主体
互联网带来的最大改变,莫过于“人人都是自媒体”——一方面,我们对世界的触觉与感知得以无限地延伸;另一方面,我们对世界的主观情绪和主观认知可以任意地表达。
(一)
“人人都是自媒体”似乎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口头禅,可是真的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吗?
所谓媒体,广义上是可以承载与传递信息的物质体。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人原本与生俱来都是“媒体”,人类的肢体语言、口头语言、文字语言都具备储存、处理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因而可以说自古以来就人人都是自媒体,只不过当今的传播技术改变了传播方式,过去人们用肢体语言、口头语言、文字语言传播信息,现在还可以用博客、微博、微信传播信息。
而狭义上通常所指的“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其中,历史最久远的是报纸,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也不过二三百年而已。纵观国内外的主流报媒,虽然各有政治背景和利益诉求,但却有着以公信力为价值目标的共同追求。而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也大致相同,那就是以客观真实性为核心的一系列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同时,这些媒体作为公共传播资源的授权使用者,也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近代报刊以及广播电视等专业的大众传媒相继出现,传媒机构运营也具备工业时代的特点。比如,报纸出版、采编、广告、印刷、发行等各环节分工合作,好像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在采编环节,从策划选题到采访写作,从编辑校对到把关审阅,一份有专业水准的报纸必定有一个各环节配合有序的专业团队,才能够保持稳定的出版质量。
而多数自媒体显然不是这种意义上的媒体。以博客而言,一位博主在网上发表文章和图片,不过相当于印刷时代个人到印刷厂印制了一本个人文集或个人相册。按照当下的法规,这连正规出版物都不算。因为正规出版物必须经由专业人员按照出版法规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必要的审校、核准才能够出版。博客是英文词Blog的音译,意为网络日志,即个人在网络上记录自己生活和思想的一种日志,怎么就算是媒体了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曾言:在新媒体上,不是所有能够发布信息的都可以叫自媒体。“人人皆是记者”是具有可能性的,但不等于你的信息能够被传播。点对点的传播构成了新媒体的一个基础,只有当点对点的传播扩张成网状传播,对大众产生一定影响的时候,它才能够叫做媒体。
显然,问题在于“媒体”这个词涵义的模棱两可——有时候它指的是可以承载与传递信息的物质体,有时候它指的又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传媒机构。
“媒体”的涵义含混不清,“自媒体”的涵义自然也清楚不到哪里去。对于“自媒体”概念的解释,国内援引最多的是这一条:“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这一定义出自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2003年7月发布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
这条著名的定义由外文翻译而来,由于文字不那么顺畅,理解上也难免产生歧义。但是仅从上述文句的语法关系上来看,两位美国学者所定义的“We Media”,明显并非某种“媒体”,而是某种“途径”,是一种人们在网上“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
有人把网络论坛、博客播客、微博、微信、APP等,都归为自媒体。或许是“自媒体”这个名称的误导,使普通大众从一开始就把“自媒体”当作一种“媒体”,而非一种“途径”。当普通大众误把原本是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或新闻的“途径”,当作一如报刊和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的媒体的时候,难免就出现种种错位:一方面,普通大众变得不安于仅仅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和新闻,而是像一个“媒体”一样去设置能够吸引受众的其自身之外的事实和新闻议程,为了博取点击量,甚至渲染、夸大、歪曲、编造事实与新闻;另一方面,普通受众在接收与分享自媒体信息时,却一如接收与分享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一样,对其真实性、客观性不假思索,信以为真,随手转发,导致价值导向错误、事实真相不明、错漏百出、文字粗劣的信息内容泛滥成灾,而真正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内容反而变成了淹没在茫茫沙海中的金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