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网络表情包的传播特征与社会影响

网络表情包的传播特征与社会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14 16:30:08 点击次数:173

袁慧、李锦珍:《网络群体极化表现及其特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年第9期。

关键词:网络表情;传播;表情;影响;恶俗表情

作者简介: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即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动物只对符号做出条件反应,而人把信号变成有意义的符号。”在传统社会,人们借助文字来传达抽象意义,与之相比,以图像为基础的表现形式更加具体可感。图像在传递信息表达感情时具有可视化的特点,使大众的认知途径由概念变为形象,思维由抽象回归具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图像文本以网络表情包的方式呈现,依托社会热点实现更新换代。网络表情包通常以简洁、有趣的图片承载复杂的信息和内涵,受众更易识记和理解,它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交流需求得以广泛传播。表情包文化悄然兴起,作为新兴的流行话语体系,网络表情包借助即时通讯软件日渐渗透于大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表情包的传播特征

  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利用ASCII(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字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表情符号“:-)”。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社交媒体软件的发展,朴素的第一代字符表情被更加形象直观的“绘文字”(emoji)所代替。当Photoshop等美图软件普及后,人们不再拘泥于社交媒体软件所提供的表情,开始自行参与设计与制作表情包。从带有网络热点的表情包到冷兔、科米蛙、罗罗布等原创角色表情包,从高清表情到动态真人可发声表情,表情包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传播特征也更加明显。

  娱乐性。尼尔·波兹曼在其《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在Web3.0时代,网络文化现象呈现娱乐一切、消费一切的态势。网络表情包作为互联网的滋生品具有明显的娱乐性,从“尔康式哀号”“傅园慧洪荒之力”到“葛优瘫”,可以发现网络表情包依托于社会热点相继而生。在新闻的时效期内,表情包以各种“恶搞”“反讽”“卖萌”的姿态流行于网络,迅速蹿红。当某个社会热点消退以后,与其相关的表情包会被又一波表情包所取代。网络表情包本着娱乐化精神,依托流行语、文化作品、社会热点,制造话题感、新鲜感,经常霸占网络热搜,它能够将人们隐藏的内心情绪集中放大,以调侃的态度掀起社会舆论的热潮,引起全民狂欢。

  群体性。网络表情包广泛传播的过程中,受众的选择和使用存在群体差异。所谓“隔群如隔山”,即在同一时刻,同学好友群中可能正在上演“暴走漫画”的表情包大战,在公司群中可能尽是“岁月静好,我爱加班”的祥和状态,而在长辈群中则是“红色玫瑰、彩色立体字、大家举杯庆贺”的祝福场面。除此之外还存在大量暴走漫画粉丝、熊本熊粉丝、idol粉丝(如鹿晗、TFBOYS、杨洋)等各种形式表情包的忠实粉丝群。表情包在社交网络上暴露了人的基本属性,比如性格、审美、语言风格等,但同一群体成员的认知结构、表达方式具有相似性,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表情包是这种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受众能够借助表情包这个载体塑造身份认同,寻找群体归属感。

  多义性。网络表情包作为一种象征符号,使用了隐喻、比喻、讽刺、歧义、双关、悖论、夸张等多种修辞方式。有些表情包由于没有对其加以约束的文字,这会造成传受双方的理解差异。上传者发出表情包以后,就失去了对它的控制权,接收者由于个人生活背景、文化关系、情感维度的影响,会对表情包做出不同的解读。比如emoji的微笑表情,在父辈群体中他们表示“礼貌、开心的微笑”之义,但随着语境的变化,90后群体将其表示为“无奈、无语”的意思。诸如此类,在两代人使用社交媒体软件交流过程中,这种理解偏差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