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手机媒体对农村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手机媒体对农村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14 16:30:06 点击次数:178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手机成为农村青少年接入网络的第一媒介。但是由于家长在外务工或监护不到位、网络素养教育缺失等原因手机媒体 “屏幕一代” 农村青少年 网络素养“屏幕少年”(Screenager),指的是那些对电脑和互联网具有天然“能力”的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人。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手机成为农村青少年接入网络的第一媒介。但是由于家长在外务工或监护不到位、网络素养教育缺失等原因,手机媒体对农村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堪忧。本文就所调研的部分地区农村青少年使用手机媒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手机媒体 “屏幕一代” 农村青少年 网络素养

  “屏幕少年”(Screenager),指的是那些对电脑和互联网具有天然“能力”的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人。当代城市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被称为典型的“屏幕一代”。2018年2~3月,课题研究团队在江西、贵州、山东等地4个行政村、4所中小学(其中之一为职业高中)和两处青少年较为集中的校外场所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方式,共调研了221人,发现我国农村青少年在以更快的速度“屏幕化”的同时,由于网络素养教育缺失、家庭监护不到位等原因,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基于三省部分农村青少年的调查

  2月18~25日,课题组成员分别对贵州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白岩村、江西鹰潭市余江县邓埠镇西坂村、山东德州市夏津县苏留庄镇小石堂村、郝王庄镇谷刘庄村的部分家庭和青少年进行了调研。3月16~17日,课题组对江西赣州的兴国中学、兴国职业中等学校、兴国电子商务培训中心、江西瑞金二中、瑞金市金穗小学、瑞金市青少年校处活动中心的青少年进行了调研。在上述地区调研的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农村青少年走向“屏幕化”

  调研发现,受访的农村青少年上网方式主要为手机上网。即使是贵州、江西这些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虽然部分山区因交通不畅,尚未全部接入光纤,但3G/4G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受访的农村手机用户中,除老年人外,几乎均使用智能手机。受访的农村青少年绝大多数用手机上网、玩游戏,仅10%左右的人因学习需要,会少量用电脑上网。课题组在三省农村调研时发现,这里少了儿童的嬉笑打闹和集群式成长氛围,多的是随处可见的“低头族”。有孩子在接受访谈时说,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而是在“屏幕中”,我国农村孩子的童年正在走向“屏幕化”。

  农村青少年手机上网逐渐低龄化

  受访的农村青少年,均存在低龄化触网现象。如贵州白岩村的村支部书记所言:“现在未成年人上网从3岁就开始了。好一点的是父母给看动画片,但一看就时间很长,但屏幕太小;差一点的是低龄儿童直接模仿高龄儿童玩游戏;有些孩子像着了迷一样,没手机玩就哭,一玩就不哭。”调研组对江西瑞金金穗小学5名学生进行了访谈,有2人从幼儿园开始玩手机,有3人从一年级开始玩手机,他们都表示主要是通过哥哥姐姐知道了怎么玩手机。

  课题组调研发现,手机成了儿童的玩具,但适合青少年和低龄儿童的手机游戏和网络应用十分有限。

  农村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极为淡薄

  课题组调研发现,受访的农村青少年在玩手机游戏时,有近一半人发生过游戏账号被盗、游戏财产丢失等现象;这些受访的农村青少年对个人隐私保护、网络欺诈、网络成瘾、网络成迷、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网络安全概念模糊,部分名词甚至没听说过(这一现象在江西、贵州的中小学生中表现尤其突出),网络安全意识极为淡薄。仅有山东德州受访的青少年提到学校要求通过“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完成相关作业,其中有少量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调研还发现,农村青少年在手机使用过程中均收到过来源不明的短消息或中奖之类的诈骗电话,但发生被欺诈的情况并不多。多数受访的农村青少年因不懂对方说什么(不懂诈骗)或无经济财产,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调研发现,这些农村青少年极度欠缺专业的防范知识和防范能力。

  手机上网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7%,达2.09亿。网民中,10岁以下达3.3%,10~19岁达19.6%。上网人群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占97.5%。由此可看出,我国农村网民中,学生是最主要的上网人群。目前农村青少年在用手机上网的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偏差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和救助,将对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带来严重危害。

  长时间玩游戏,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在课题组调研的农村青少年中,均存在因过度玩手机游戏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案例。首先,受影响最大的是视力,发育不完全或视力下降。调研发现,贵州农村青少年中出现了多个“斗鸡眼”案例;其次,是长期伏案、低头玩游戏,对青少年颈椎、腰椎发育带来潜在影响;再次,初中、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值生理和心理高速发展期,普遍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大部分青少年因无法上网、上网受限、上网受管教等原因,与父辈或祖辈发生言语冲突,甚至肢体冲突,给青少年心理成长和家庭关系造成严重影响,甚者诱发严重心理疾病和自残、自杀等恶性事故。

  缺乏家长监督,影响学习成绩。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缺乏合理引导、农村中小学作业布置手机APP化(山东德州部分中小学通过APP布置作业),导致农村中小学生频繁接触手机和网络;这些中小学生处于自觉和不自觉的手机游戏和聊天环境中,成片的学习时间被“嘀嘀嘀”的提醒声不断“碎片化”;不写作业只玩游戏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现象已经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生成绩下滑,甚至辍学。

  遭遇低俗、欺诈等不良信息,难以树立正确价值观。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农村青少年在用手机上网时,遭遇各类不良信息是常事。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等会产生一定影响。正如白岩镇的一位村支书所言:“以往农村青少年接触信息比较有限,但现在不一样了,网络的开放性、网络游戏传递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炒作信息对青少年三观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