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试论南宋临安的新闻事业

试论南宋临安的新闻事业

发布时间:2020-08-14 16:30:05 点击次数:302

南宋临安的新闻传播活动十分丰富,被国内外学术界认为近代史才出现的定期报刊和新闻事业已经诞生并长期存在。南宋临安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中国古代社会最辉煌的,不仅时间上早于西欧,而且其规模也大大地超过西欧。南宋临安新闻传播活动是当时南宋临安创造了诸多的世界纪录的一部分,是与南宋临安在中国与世界上所处的领先地位相匹配的。

关键词:南宋;临安;新闻事业;传播活动;进奏院;新闻传播;小报;新闻政策;中国与世界;信息传播;小报;新闻传播;Lin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南宋临安的新闻传播活动十分丰富,被国内外学术界认为近代史才出现的定期报刊和新闻事业已经诞生并长期存在。南宋临安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中国古代社会最辉煌的,不仅时间上早于西欧,而且其规模也大大地超过西欧。南宋临安新闻传播活动是当时南宋临安创造了诸多的世界纪录的一部分,是与南宋临安在中国与世界上所处的领先地位相匹配的。

  【作者简介】何扬鸣,浙江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

  【关 键 词】南宋 临安 新闻事业 传播活动 进奏院 新闻传播 小报 新闻政策 中国与世界 信息传播

  Abstract: Journalistic activities were very varied and colourful in Lin’an, the capital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periodicals and journalism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appear no later than modern history came into the world and existed long in Lin’an at that time. The journalistic activities in Lin’an were not only the most splendent in ancient China but also much larger, in size, than the ones in Western Europe. The idea, popular and authoritative in the academ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at the world modern press and the world journalism started in Western Europe is not correct.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sole status of Lin’an is very brilliant in the journalistic history in middle ages. The article also thinks that the probable world records in the journalistic acitivities of Lin’an are only the part of many world records made in Lin’an, and match the leading position that Lin’an,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occupie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Key words: Lin’an, the capital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Periodicals Journalism

  The world journalistic history

  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近代报业是由西欧几个城市发源而后向整个欧洲、北美以及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起始于19世纪前期(不包括古代新闻传播),而外国新闻事业史早在17世纪初就问世了,内容也更广泛,情况也更加复杂多样。随着新闻学研究的深入,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研究思维的改变和改进,上述观点,有待商榷。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就南宋临安的新闻事业作了梳理,撰成此文,求教于同行的专家学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由于上引观点以及本文所引的其它观点已经成为常识,遍布于中外相关的所有论著、教材、词典和百科全书中,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因此笔者就不准备,也难以将这些观点一一注释标明,敬请理解和谅解。第二,研究南宋方方面面的论著汗牛充栋,但是专门研究南宋临安新闻事业的论著极少,笔者孤陋寡闻,到目前为此看到唯一的一篇专文,是尹韵公先生的《南宋都城临安的“卖朝报”与“消息子”及其他》,文中多有十分敏锐而又发人深省的观点,[1]对笔者的探索和思考很有启示。

  一、南宋临安有新闻事业吗?

  学术界认为,高级新闻传播活动,是由专门的职业人员通过专门的机构,即新闻机构,通过特定的媒介,即大众传媒,向广大公众进行的有组织的新闻传播活动并生产广泛的社会影响;从事这种高级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业被称为新闻事业;新闻事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才问世,至今约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中心,南宋京城临安有没有从事高级新闻传播活动的新闻事业呢?

  南宋临安有专门的新闻传播机构。宋代中央政府的机构中,有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部门,即进奏院,它“总天下之邮递。……凡朝廷政事设施、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合播告四方通知者,皆有令格条目具合报事件誉报,”“令播告天下”,[2]即总领全国诸路监司及所属州、府、军、监与中央政府上下往来奏报公事,信息资源极为丰富,是南宋政府各部门机构、全国各地官吏了解、获取政府信息的一个主要来源地,也是朝廷把许多政府信息通报给它们、他们的机构。宋室南渡定都临安后,进奏院也随之迁入临安,落脚于今天杭州的鼓楼弯附近。

  宋代的进奏院,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有一系列的采集、编辑、整理、审定和发行的规章制度。根据这些规章制度,宋代进奏院不必、也不能自行采写消息,其职责只需抄报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且,信息传播活动哪些可报、哪些不能报,中央政府有严格规定的。[3]进奏院通报政府信息的方式是传发“朝报”,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在编发“朝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与外人一起编写非法的“小报”。

  “朝报”和“小报”,是南宋临安城里的特定媒介,进奏院就是通过“朝报”和“小报”向广大公众进行有组织的新闻传播活动。有关“朝报”和“小报”在下文予以评述。

  任何事物都人创造的,任何活动都是人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更是如此。然而,无论是研究中国古代新闻史还研究世界古代新闻史,新闻工作者的具体情况往往知之甚少,因为这方面的资料奇缺。幸运的是,有关南宋临安新闻工作者的资料尚有一鳞半爪留下来。根据这些一鳞半爪的资料,我们可以证实南宋临安有一批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专业人员。

  唐代以前,进奏院是由地方自行设置的,进奏院工作人员——进奏官也是由地方任命委派的,并由各地方自行管理。而宋代的进奏官类似于今天的编辑或记者,则是国家工作人员。由于南宋的疆土面积比北宋小得多,因此与北宋相比,尤其是与宋代以前相比,南宋的进奏官不多。据统计,南宋初期,临安城内进奏官约有81人,后减少到60余人。[4]但是,除了进奏官外,在南宋临安还有由原各州进奏院吏人充任的书写人、充任每名进奏官候选人的守阙副知。进奏院中这些正式和非正式的工作人员加起来,数目也多达几百人。

  与以前的进奏官相比,宋代进奏官的地位不高,权力也不大,但是他们在信息传播中作用仍然很大,不仅负责朝报的发行工作,而且在允许传报的范围内,对稿件的取舍也有一定的主动权。当然,如果违反规定,出现差错,受到惩处也是严重的。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进奏院擅自报道了不应报道的“告词”,受到了严厉惩处,主管部门尚书省向皇帝报告此事,待皇帝有了批复后,即将进奏院名叫刘资、冯时这两个负责“朝报”的官员送交临安府处理,每人还要各杖100。[5]这是中国正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两个有名有姓的新闻工作者,尽管他俩是以犯错受责的负面形象载入史册,但是其意义也是非凡的。

  在编报的同时,这些进奏官还十分关心朝廷的动态,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朝廷政事消息的采集,比如说,他们常去重要部门走动打听宫廷消息。根据中央政府的有关规章制度,宋代进奏院不必、也不能自行采写消息,因此,南宋临安进奏官大量采集朝廷政事消息,只能用“别有用心”来解释了。事实上也是如此,进奏官是经常在私自传递未经政府允许不准公开的信息。进奏官私自传递政府信息有各种方式,其中之一就是与“小报”采访人相勾结,将禁止传播的信息透露给小报采访人,让他们在“小报”上来传播。这就是《宋会要辑要》上所说的进奏官将信息“录与诸处剳探人会报”。[6]“诸处剳探人”就是专职或兼职为“小报”收集新闻消息、提供新闻线索的人,遍布中央机关、临安地方诸多部门。

  以上讲的是进奏官,他们是“朝报”的专业人员,对“小报”来说毕竟是兼职人员。那么,“小报”有没有“专业人员”呢?回答是肯定的。

  还在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的开封,小报已经有“意、雕、卖之人”,即小报已经有撰写、雕刻和出售的人了。[7]在这些撰写、雕刻和出售的人中,有些是进奏院中的进奏官,有些则是小报自身所拥有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士”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报业经营人员。这些“专业人士”又是怎样一些人呢?他们是如何从事“专业工作”的呢?

  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有官员向宋光宗报告:为了“坐获不赀之利”,“小报”采访人员到处打探消息,收集新闻线索,甚至用贿赂之法来向进奏官获取消息,“访闻有一使臣及閤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之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閤门是閤门司的简称,隶属门下省,主管皇帝和大臣们的朝会、幸游、宴享、赞相、礼仪、召对、引见、辞谢等事宜。“閤门院子”指的是管理閤门的杂役。“小报”出来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皆传授。”[8]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南宋末年临安城内“小报”采访人员进一步被人曝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9]这里,“内”是大内,即皇帝居住和处理政事的地方;“省”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中央一级政府机关;“衙”指省以下的一般政府机关。“内探”、“省探”、“衙探”指的是在以上这些地方探听和访录新闻的专职记者。这就是说,就是在临安的皇宫、中央机关和各级官署内,都活跃着一批为小报办事并获取好处的公开或半公开“记者”。

  以上几段史料,是迄今世界上有关古代民间报业经营人员最详细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窥见和了解古代民间报业人员的大致情况:可以了解到,随着小报的出现,一种独立经营的事业在中国报业中成为可能,因为其经营者以赚钱为目的,读者只要付钱就能买到小报;还可以得知,随着一种独立经营的事业在中国报业中成为可能,一个可观的新职业群在中国产生了——撇开唐代和宋代进奏院的进奏官不计,单单这个职业群出现的时间,就远远早于目前世界公认最早的职业记者——1536年,工商业发达、信息麇集的意大利威尼斯在才出现了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贩卖手抄小报的人,迟于南宋至少400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各种媒体记者外,南宋临安民间还有大量从事信息传播的人们和行当。这些民间从事信息传播的人们和行当,即典籍上所记载的“消息子”[10]、“簇头消息”[11]、“闲人”[12]、“喜虫儿”[13]等。“消息子”和“簇头消息”,就是打听和收集最新消息的人,这些人头脑比较灵活,交结比较广泛,信讯灵通,并将收集和集中到的最新消息提供给有关需要的人士、商家,甚至官方机构。《武林旧事》在列举南宋临安中的各行杰出人物时,还特地指出,当时从事“消息”这一行业的人中有“陆眼子”、“高道”二人。[14]“陆眼子”、“高道”如果不是临安城内从事“消息”行业中的杰出人士,便是从事“消息”行业的首领或老板。这又是人类信息史上最早出现的两个有名有姓的专业人士。“闲人”意思比较复杂,因为临安城内有各等各种各样的“闲人”。根据南宋《都城纪胜》记载,有两类“闲人”与信息传播有关,一是“知书”和“写字”,这是一等的“闲人”;一是“传言送语”。[15]《梦粱录》记载与信息传播的“闲人”,一是“书写简贴取送之类”,一是“传言送语”之类。[16]这类“闲人”,大概是当时的文化人,他们口才好,至少粗通文墨,毛笔字估计写得也不差,然而他们的命运不济,读了书,却没有谋得一官半职,“不著业次,以闲事而食于人者”,[17]类似几百年后左宗棠所斥骂的江浙“无赖文人”,“以报馆主笔为之末路”。[18]“喜虫儿”,即是南宋政府的百司衙兵。百司衙兵的工作靠近政府机关,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各种最新和比较可靠的信息,然后将有关信息提供给相关的人士,谋取报酬。南宋负责科举考试揭榜或发榜的衙门是国子监,据《梦粱录》记载,“发榜之徒,皆百司衙兵,谓之‘喜虫儿’。其报榜人献以黄绢旗数面,上题中榜新恩铨魁姓名,插于门左右,以光祖宗而耀闾里,乞觅搔搅酒食豁汤钱会外,又以一二千缗犒之。此其常例也,”[19]“一二千缗”在当时是一笔厚酬。“喜虫儿”是南宋临安城里才有的特殊信息人员。这些从事信息传播的人们和行当,类似于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一批专门打听和出售新闻来谋生的人。他们与那些进奏官、小报从业人员一起,把南宋临安的新闻传播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从以上的叙述和对比中,笔者想请教专家学者:迄今公认的有关新闻事业的观点是否正确有效?如果仍然正确有效,南宋临安有没有专门行业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如果有,这个行业可否被称作新闻事业?如果承认为新闻事业,人类社会的新闻事业应该从什么时候算起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