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
发布时间:2020-08-13 16:15:21 点击次数:216
摘要:当下综艺节目大多追求快适体验,在海外版权综艺节目充斥荧屏之时,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是一股“清流”。
关键词:诗词;大会;中国;传播价值;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摘要:当下综艺节目大多追求快适体验,在海外版权综艺节目充斥荧屏之时,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是一股“清流”。节目以中华诗词为载体,力求在分享诗词之美的同时,唤醒受众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深化文化强国理念。既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新媒体艺术的完美融合,又兼具文化经典重塑和社会文化重构的双重功能。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 文化传承 文化传播
社会的演进、新媒介的发展带来数据的膨胀,大众传媒任何节目的设计、策划与制作都离不开“使用—满足”的价值追问。电视节目在经历一系列的变革之后,娱乐化被无限放大。快适体验和碎片化传播随处可见。在各种海外版权的综艺节目霸屏之时,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是一股“清流”。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通过强化受众的中华传统文化身份认同,引导由快适到美感的审美回归,深化文化强国理念。这档节目是传统文化精髓与新媒体艺术的完美融合,兼具文化经典重塑和社会文化重构的软性功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
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之一:“一代有一代之所胜”
世界上任何一种优秀文化均有普世价值,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当然也不例外。焦循《易馀龠录》(卷十五)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王国维在集大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元戏曲考》)。不同时代的文学形式代表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快适体验只是漫长审美演进中的一个暂时现象,不是最终结果。当下中国电视节目的文化审美并不意味着颠覆传统,而只是在新媒介情境下的审美中追寻融合之道。中国的当代文化不仅是自觉、自立、自新、自强的文化,更是仁慈、宽厚,具有包容性的文化。追溯古今文化嬗变,传统的文学审美虽以“雅”为主流,却也不乏以“快适”为体验目的的“俗”文化。与其任由传统精英文化由中心向边缘滑落,倒不如孕育新体验,雅俗共赏、由俗至雅,关注感性,引起情感共鸣,进而回归理性。
与图像时代的新媒介文化不同,中国诗词文化高雅含蓄,在社会发展中逐渐被边缘化。图像时代的新媒介文化有着强势的感性视觉冲击,是为“一代之文学”,如何与传统精英文化融合,实现真正的“一代之所胜”,是文化普世的首要问题。《中国诗词大会》站在古代智慧与现代文明的交汇处,以古论今,在古诗词中寻找当代人的情感诉求和价值诉求。例如第二季第二期有一道题目是“下列哪项最适合用来形容‘吃货’”,将古诗词和网络用语联系对应,迅速拉近了新媒介文化与传统精英文化的距离。对诗词的考察和解读没有停留在表面阶段,而是和当下的一些热词紧密相连,缩小时代差距,营造跨时空心灵情感互通感受。专家还通过天子、诸侯及百姓所吃的食物,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及饮食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刻板说教,在寓教于乐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在竞技元素的创意设置方面,《中国诗词大会》博采众长,将诗词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多媒体艺术呈现完美融合。首先,《中国诗词大会》题目所涉及的诗词考点难度起点不高、循序渐进。考点设置巧妙,往往是受众耳熟能详又容易混淆的诗词章句。答题过程中的适当留白,既控制了节奏,又增强了受众答题的代入感。竞技性、对抗性和未知性使得节目的热度高居不下。第二季又创新赛制,新增“飞花令”,选手根据限定字“春”“月”“酒”等,轮流吟诵诗歌,完成接龙。从播出效果来看,本该是仪式感的对决却营造出了效仿古代文人吟诗作对的氛围,张弛有度,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
如前所述,“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时代演进,文化的解读不应该是否认、排斥经典,而应该是厚积薄发、站在历史高度上,宽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