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政府信息公开及网络舆情引导
发布时间:2020-08-13 16:15:21 点击次数:322
加强网络信息引导和管理,规范公众舆论参与,是提升政府网络执政能力的必要措施。提升舆情危机的应急处理能力等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强化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才能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公开;舆情引导;政府信息公开;引导;网络舆情;舆情;媒体环境
作者简介:
【摘要】加强网络信息引导和管理,规范公众舆论参与,是提升政府网络执政能力的必要措施。新媒体时代政府信息公开具有两种方式:一是公告,二是根据申请要求实行信息公开。同时,应从创新舆情引导机制,提升政府舆论监督能力;加强网络执政能力,有效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提升舆情危机的应急处理能力等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强化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才能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公开;舆情引导
21世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公众意见表达的重要渠道,网络舆情所呈现出来的巨大影响力,既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也给政府舆情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政府信息公开特征及方式
(一)政府信息公开特征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在应对舆情信息危机时,第一时间公开信息,有利于公众了解事实真相。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具备行政性、权利性、例外性等特征。
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个特征是行政性。政府行政行为信息是政府信息发布的主要内容,也是公众关心的核心内容,没有行政权力就没有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二个特征是权利性。获取政府行政相关信息是公众知情权的表现形式,公民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的基本保障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是我国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1]
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三个特征是例外性。政府信息公开受制于《保密法》《安全法》,其严格禁止政府公开涉及国家利益或者是国家安全的信息。
(二)政府信息公开方式
政府有两种主动开展信息公开的方式:一是采用公告的形式进行信息公开,即利用政务网站、媒体报道、听证会议等多维度的方法向公民公开信息;二是根据申请要求实行信息公开,政府部门在公共场所或者指定位置直接放置想要公开的信息,在申请人提出信息公开的请求时予以公开,此类型信息公开更多采取卷宗阅览的形式。
二、新媒体环境给政府舆情引导带来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政议政权需要政府公开信息这一举措来保障。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逐渐提高,做好政府信息公正、客观的公开,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政府信息公开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有效引导舆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维持社会安定,在危机事件、突发事件、群体事件发生时,政府及时公开信息可以让公众对事态有更全面的了解,并有效防止谣言传播。它还有利于惩治腐败,把信息放在公众监督下,消除“暗箱操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中,政府信息的及时公开和传播可为公众带来高质、准确、快捷的信息,能有效降低公众办事的盲目性,减少服务成本;政府信息公开还可提供全方位全覆盖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电子政府的建设。
(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政府舆情引导现状
在新媒体环境中,政府信息公开更偏向于“公关传播”。伴随着媒体生态的改变,政府宣传部门的职能会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政府在“公关传播”中的地位也将由过去的信息控制者变成信息供应者,其“公关传播”意识得到增强。
政府通过其门户网站和网络平台公开信息,给予网民交流、讨论政府信息的空间。[3]近年来,两会期间都有代表开通微博,听取人民意见,收集人民意愿,开启新媒体下的问政新模式。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开通腾讯微博与新浪微博,各省市区政府也纷纷开通官方微博,通过这个平台发布政府信息,和网民及其他媒体互动,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事实表明,新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和舆情引导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影响政府舆情引导的因素
2012年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深刻影响着网络舆论的广度和深度,移动互联时代正在改变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公众新闻发布渠道不断拓宽,互联网推动了自媒体、公民媒体、社会化媒体等传播形态的形成,如2005年的博客热、2009年的微博热、2012年的微信热,不断向广大民众提供便捷的新闻发布平台。
公民媒体、公民记者、公民新闻的力量逐步形成,如今在中国,无论是日常的维权事件,还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公民媒体都已展现出不可小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政府维稳和公民维权之间的矛盾。马克思?韦伯说,合法性比强权更重要。政策的合法性需要人们的参与,在公民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对于合法的话语权的争夺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话语权是民主的表达方式,当公民的话语权和政府发生冲突的时候,矛盾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新媒体兴起,给了民众言论自由足够的空间,网络成为民众表达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和情感宣泄的平台。
2.滞后的技术制约政府舆情引导。首先,舆论监督的手段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传统的人工分析信息,这种手段速度慢、时间长,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严重缺乏,不能有效为舆情预警服务。其次,舆情引导的时间把握不准确。[4]过早地介入必然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但在舆情的后期介入则难以达到控制舆情的目的。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最佳时间有效进行舆论监督,急需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