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与动漫产业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0-08-13 16:15:21 点击次数:202
科技的发展对动漫产业从内容到传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手机作为承载动漫内容的媒介平台,给传统动漫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一是碎片化模式,二是草根化模式,三是社区化模式。而动漫产业也给手机媒体带来了及时的养分:一是数字动漫产业丰富了手机媒体的内容,二是动漫上网对数据传输的带宽和速度以及手机内存、分辨率、电池、屏幕等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数字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助于加速手机媒体业务盈利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手机媒体;动漫产业;互动关系;媒介;数据传输
作者简介:
【摘要】科技的发展对动漫产业从内容到传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手机作为承载动漫内容的媒介平台,给传统动漫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一是碎片化模式,二是草根化模式,三是社区化模式。而动漫产业也给手机媒体带来了及时的养分:一是数字动漫产业丰富了手机媒体的内容,二是动漫上网对数据传输的带宽和速度以及手机内存、分辨率、电池、屏幕等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数字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助于加速手机媒体业务盈利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手机媒体;动漫产业;手机动漫
一、手机媒体的兴起
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报纸延伸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到周围以外的事物;广播延伸了我们的耳朵,让我们听到更远处传来的消息;电视则融合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效;而网络的出现使我们冲破媒介界限,成为无所不能的“先知”。就在人类无限依赖网络之时,融合了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的手机媒体又一次刷新了人们对媒介的定义。
手机媒体最先在日本兴起,因特网在日本迅速普及之时,更注重手机上网的日本人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由NTT DoCoMo公司于1999年2月22日推出了I-MODE,由此,它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无线互联网服务之一。时隔十多年,根据ComScore提供的数据,在截至2012年6月底的这一个季度中,有1.027亿超过13岁的日本人使用移动设备。在这一季度中,超过2400万日本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占所有手机用户的23.5%。[1]
而在美国,截至2013年5月,在最近的一个周期内,智能手机在美国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已增长至59%。这意味着在此周期内,已有1.41亿美国人拥有智能手机,相比上年同一时期47%的渗透率增长了许多(上年此时有1.1亿智能手机用户)。[1]
我们再来看中国,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2.46%。而在这11.46亿手机用户中,有2.7727亿是3G用户,占全部用户的24.20%;有8.1739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占全部用户的71.34%。[2]
庞大而又攀升的数字告诉我们,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增强的移动终端功能和移动网络技术,使得手机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语音通话,而且还能够进行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集通信、文本、视听、娱乐于一身,实现媒体与人在时空上的无缝连接,从而不可抵挡地成为现代人获取资讯所必备的媒介。与报纸、广播、电视甚至是网络所不同的是,手机在跨越媒介界限的同时,无限地缩短了与人类身体之间的距离,“许多人已是机不离身,用惯手机的人一旦缺了它,就会像摘掉‘感官’一样难受,他对周围事物的感觉能力和沟通能力将大大减弱”[3]。因此,手机媒体所带来的影响远非媒介本身,更多的是掀起了一场传播模式和视听模式的新革命。在信息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的趋势必将是以融合了所有媒体形式的“第五媒体”为主导。[4]
二、动漫产业的概况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漫、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5]
动漫产业作为朝阳产业,20世纪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的同时给相关领域的其他产业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尤其像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尽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动漫产业的经营方式上会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这些国家和地区每年的动漫总产值仍然是相当可观的,可以说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它们重要的支柱产业。
动漫产业是典型的由上、中、下游产业链运营的产业,在上游,以动漫内容的创意为龙头,中游为各种漫画、动画、游戏产品的制作,下游则通过图书、电影、电视剧、DVD、音乐剧、网络游戏等形式传播,最后渗透进入最为盈利的衍生品市场如服装、玩具、主题公园、旅游、电子、娱乐等商品领域。据了解,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最大的国家,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出口额。[6]美国发展动漫产业最大的特点是以动画电影为主,凭借其强大的资本资源和对市场的操控力,实行“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立体开发模式[6],是靠下游衍生品市场发展壮大的典型代表。
与美国不同,日本发展动漫产业的重头则放在了漫画上。日本动画片的选题有六成来自优秀的漫画原作,漫画成为动画的“探路者”,依据畅销漫画拍摄动画的以“漫”制“动”模式,成为日本独特的动画片选题模式。[7]而且由“漫”到“动”的转变实质上是市场对作品进行大浪淘沙式筛选的过程,并促使版权价值持续攀升,刺激相关衍生产品的市场需求。日本就是凭借着这样的经营模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动漫生产国。[6]
我国的动漫产业由于起步晚、底子薄,以往长期处于全球动漫产业链的底端,然而在2011年我国动漫产业终于迎来了承前启后的一年,全年生产动画片435部261224分钟,比2010年增长18.5%;全年完成制作动画影片24部,再加上10部引进动画电影,合计票房收入达到16.63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2012年,这一数字又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依据娱乐产业研究咨询机构艺恩咨询预计,2012年动漫产业收入321亿元,其中播映市场为101亿元,衍生品市场则高达220亿元。[8]然而仅有量的优势还远不足以成为动漫强国,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动漫产业相比,我国的动漫产业还明显存在许多缺陷。仅北京一个地区来说,动漫产业的不足之处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品创作缺乏故事性,内容质量亟待改善;(2)作品内容低幼化现象严重,受众定位局限性强;(3)创意设计不足,缺乏品牌效应;(4)产业间协作能力差,产业链意识薄弱;(5)市场渠道不成熟,营销模式有待革新。北京作为全国动漫产业的核心发展地区,其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动漫产业目前面临的重重困境,同时也说明我国距离成为全球动漫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